人生在世,谁能不死?但平民百姓之死与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之死,毕竟不可同日而语。而已故的前苏联历届领导人中,又以斯大林之死最耐人寻味。
毫无疑问,斯大林生前手中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的一句话可以决定人们的生死荣辱,甚至他的某个眼神也会使身边的“战友”不寒而栗。迟暮之年,斯大林的多疑已发展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临终前不久,更出现了躁狂性恐惧症。用餐时,某一道菜如果没有人当他的面亲自品尝,他是决不去动的。那些多年来侍奉左右、忠心耿耿的人,他一个也信不过。身边那两个人们熟知的最恭顺的人物——波斯克列贝舍夫和弗拉西克均被解职并送进监狱。
做梦都想永生
斯大林不信任医生。他多年不让专家看病。仅在前往海滨休假时偶尔准许派一名他了解的牙医去。在一手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克里姆林宫医生案件”之后,斯大林觉得每个医生都是暗藏的敌人和恐怖分子。因此,谁也不了解斯大林的真正健康状况。但他那日益加重的心理变态则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在与几名信任者共进晚餐开怀畅饮时,斯大林会突然站起身来,离开饭厅前往外室,站在门外久久地偷听,看当他不在场时人们都讲些什么。当然,人人都懂得斯大林的这套把戏,都佯装不知。谁要是若有所思或愁眉不展,斯大林便以怀疑的目光仔细盯着他。他要求每个人都高高兴兴的,和他一起唱歌,甚至跳舞。
从克里姆林宫到近郊孔策沃别墅的路途不算长,车队忽然在莫斯科的大街小巷里兜起圈子。斯大林有一份莫斯科地图,他在行车中指示往哪儿拐,怎么走。事先司机也不知道该走什么路线,且每次都有变化。
从许多迹象看来,斯大林没有想到过死,他根本没有让党和国家领导层对此做好准备。斯大林叫人觉得似乎“他的王国永无尽头”。长期以来,斯大林明显地器重莫洛托夫。同他见面的次数比其他人都多,往往在作出最重大的决定之前都只找莫洛托夫商量。政治局委员中大概只有莫洛托夫可以反驳斯大林,发表自己的观点。但到十九大召开时,斯大林对莫洛托夫突然变得冷淡了,在随后的中央全会上,对莫洛托夫和米高扬表示了政治上的不信任,指责莫洛托夫“向美帝国主义投降”,并建议不让莫洛托夫进入主席团常务委员会。赫鲁晓夫曾说过,如果斯大林再多活上一段时间,莫洛托夫和米高扬的结局会很悲惨。
斯大林显然对当时的中央书记、自己的亲家公日丹诺夫颇为赏识,但对他的酗酒无度也很反感。不过日丹诺夫死得相当神秘。此外,期大林从来就没把赫鲁晓夫看在眼里,在他看来,赫鲁晓夫是个“庄稼汉式领导人”,直率,勤勉,却未必是挑大梁的料。还有,晚年的斯大林,对情报局长贝利亚亦颇有戒心。至于伏罗希洛夫、卡因诺维奇,斯大林对他们早已冷淡,甚至是讨厌。
没有任何迹象的意外
死期将至的斯大林,在自己的身后留下了一个真空。1952年底和1953年初,斯大林曾几次晕倒,血压已接近危险值。赫鲁晓夫回忆道,斯大林往往会一时糊涂或记忆模糊。有一次,他刚要对布尔加宁说点什么,却怎么也想不起对方的名字。二战后的斯大林,对自己的身体倍加注意。他把希望寄托在高加索人的长寿上,那里的男子往往可以活到九十乃至一百多岁。
1953年2月28日是个星期六。斯大林邀请赫鲁晓夫、马林科夫、贝利亚和布尔加宁到克里姆林宫,大家一起看了电影。意犹未尽的斯大林提议到他位于孔策沃的近郊别墅吃晚饭。这顿饭照例吃到了次日清晨四五点钟。斯大林已略有醉意,但心情极佳,没有任何会出意外的迹象。客人告辞了,斯大林出来送客,高声地说笑,还用手指戳赫鲁晓夫的肚子,照乌克兰人的方式叫他“米基塔”。心情好的时候,他总是这样叫的。
第二天(3月1日)是星期天,赫鲁晓夫认为斯大林还会召见他们,便一直等电话,饭也不敢吃。后来还是稍微吃了点东西。然而电话始终未来。难道斯大林决定给他们放一天假吗?这不可能,有点反常。莫名其妙的赫鲁晓夫脱衣上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