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凯塞林万万没想到,就在隆美尔收到这份电报的同时,英军情报机关也利用“超级机密”破译了这份电报。无疑,这是一份十分重要的情报,如果隆美尔得到这些物资,他就很有可能挫败英军的进攻,在北非站住脚跟,使英军精心策划的这场战役无法获得全胜。但是为了保护“超级机密”,英国最高当局曾下过一个永久性命令:不得只根据“超级机密”所提供的情报而袭击敌船,在袭击前,必须派飞机侦察并做出侦察报告。只有这样,才能使敌人认为,英国人如此准确而经常地截击敌方船只的方法是空中侦察,而不是密码分析。因此,如果不放过这些船只,而是派飞机将其炸沉于运输途中,又势必有暴露“超级机密”的危险。为了保住“超级机密”这张王牌,英国曾经忍看着考文垂这样的重要工业、文化名城遭敌空袭,而现在,为了阿曼战役,冒这样的风险值得吗?10月26日深夜,问题摆到了丘吉尔面前。是战胜隆美尔的非洲军团重要,还是保护“超级机密”重要,丘吉尔经过沉思,终于做出了选择:击沉这些船只。
10月27日天刚亮,数十架英军轰炸机在托布鲁克沿海的晨雾中追上并击沉了第一艘意大利军需船“普罗什比纳”号,随后又借助照明弹发现了“特里波利诺”号油轮,同样,这艘油轮也被击沉了。28日拂晓,“扎”号油轮、“奥斯蒂亚”号油轮也相继被击沉。唯一的一艘驶入布鲁克港的油轮,也在卸下汽油之前,被美国的飞机击沉了。
正在前线盼望着补给船的隆美尔,听到这个致命的消息后大发雷霆:他的部队正处于战役最激烈的阶段,而对手竟在一夜之间将他急需的补给全部报销了。战役的结局也就可想而知了,油、弹两缺的隆美尔,再也无力抵抗英军的攻势。11月4日,隆美尔只好率领残部西撤。此次战役,德、意军伤亡约2万人,被俘3万人。阿拉曼战役成为第二世界大战中非洲战局的转折点,从此,战场的主动权完全转到了英军方面。
然而,事情还没结束,不论是隆美尔,还是德国的情报机关,都开始怀疑英军是得到了情报才将补给船炸沉的。因为在天有浓雾的情况下,英国空军根本无法发现海上航行的这些船只。于是,德国情报机关开始着手调查一切泄密的可能。“超级机密”面临着被发现的危险。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正密切注视着“超级机密”安全的英国情报机关略施小计,就将“超级机密”的危险化解了:英国情报局在开罗的机关用德国人能读懂的密码,给在意大利的一群有名无实的“间谍”发了一份电报,对他们及时提供了从意大利出发的船只动态情报表示满意,并答应给他们加薪。果然不出英国情报机关所料,这份电报,成功地转移了德国的视线,德国情报机关在截获了这份电报后,放弃了对通信系统的审查,转而去搜捕那些并不存在的“英国间谍”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超级机密”为英军提供了大量的德国情报,帮助英军及同盟国军队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军都没有发现“艾尼格玛”机早已泄密。由此也可以看出,在现代条件下作战,科学技术较量的比重已空前增大,对于战争胜负的影响作用也进一步增强。随之而来的是军事战略之中的科学技术含量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