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岛登陆战

儿童资源网

马岛登陆战

  经过几天断断续续的地面交锋和激烈空战,英军巩固了脆弱的滩头阵地,并且向纵深发展,建立起大本营,登陆首战告捷。

  英军以惊人的速度向前挺进。

  从圣卡洛斯港出发,兵分南北两路包抄钳击斯坦利港。斯但利港周围阿军云集,建造了许多坚固的阵地和一道道防线,原来是准备从正面迎击英军的,现在英军却突然从背后发起了突袭。阿军手足无措,反应迟缓,像一个行动笨拙的巨人半天也转不过身来,因此战斗力大受影响,不少地方的抵抗不堪一击。穆尔将军针对战场上的这种情况,及时放弃原先制定的“逐步推进,稳扎稳打”战术,他向突击部队发出命令:“采用‘蛙跳’战术!”“蛙跳”战术是一种把徒步机动、乘车机动和空中机动结合起来交替运用的挺进战术,尤其是大量运用直升飞机分段运载部队与装备,空间跨度大,速度奇快。

  北路突击队,一路势如破竹,攻下阿军道格拉斯、蒂尔港等据点后,5月底到达肯特山,因为南路突击队离汇合地还很远,为避免孤军深入,北路军停止攻击,就地设防。

  南路突击队主要攻击目标是距圣卡洛斯港40公里外的古斯格林。古斯格林是南部重镇达尔文港的所在地,三面环海,一面沼泽,只有攻下此地,英军登陆部队的侧翼才有保障。这里有一个简易机场,空军需要它起降“鹞”式战斗机,以加强最后包围斯坦利港的攻击力量,所以古斯格林是英军必寺之路。特别舟艇勤务队士兵与伞二营在琼斯中校的率领下,向古斯格林疾进,途中与一支阿军小分队发生遭遇战,全歼阿军,5月27日夜抵达古斯格林。

  第二天凌晨,经过一夜休整的英军借着熹微的晨光发起攻击。

  英军遭到数量超过自己近两倍的阿军的猛烈抵抗。攻击开始时,阿军立即起飞六架“普拉卡”强击机向英军进攻队形俯冲扫射。“普拉卡”是螺旋浆飞机,低空攻击力很强,给英军造成极大威胁。英军立即架起便携式导弹发射器,“吹管”式地空激光制导导弹很快把4架敌机炸得空中开花。

  击毁阿军飞机后,英军士兵从隐身地跃出,跟在两辆“蝎”式坦克后面向阿军阵地进攻。阿军的反坦克导弹旋即将坦克击毁,英军突击队员被阿军猛烈的火力压得抬不起头来。琼斯中校咬牙切齿率领20名突击队员向阿军阵地强行突击。经过数小时激战,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突击队逐步逼近阿军阵地,阿军火力渐渐减弱。上午10时半,一面白旗从阿军阵地升起。硝烟满面的英军突击队士兵见到阿军投降,欣喜若狂,琼斯中校与士兵离开掩蔽物向阿军阵地走去,准备受降。突然,阿军阵地上的重机枪忽吐火舌,毫无防备的英军顷刻间倒下一片,琼斯中校也当场被打死。阿军趁势反攻,英军突击队寡不敌众,不得不退回原地。阿军士气大振,双方进入胶着状态。

  设在圣卡洛斯港的英军大本营立即派出增缓部队,摸到阿军后侧对其进行两面夹击。伞二营将“米兰”式反坦克导弹用于攻击阿军火力点,效果非常好,精确制导的导弹弹无虚发,阿军火力大为减弱。英军增缓部队在暮色中再次发动攻击。午夜,腹部受敌的阿军再次请求投降,英军高度警惕地接受了投降。英军攻占了古斯格林,打通了包抄斯坦利港的通道。

  南路突击队在攻打古斯格林机场的战斗中,以650人全歼阿军1600人,创造了以少攻多、以弱胜强的战例。直到这时,突击队员才清楚地认识到伍德沃德选择圣卡洛斯作为登陆点的厉害。从圣卡洛斯登陆,攻其不备,击其薄弱,打乱了阿军防守部署的全局,动摇了军心,从而才能快速挺进,以较小的代价夺取阿军的据点和阵地,使胜利时间大大提前。英军突击队员们深深地感激他们的司令官,几乎把伍德沃德看成了一个神。

  5月的最后一天,南北两路突击队汇集肯特山,兵临斯坦利城下,英军完成了战略性合围。在他们面前,只剩下最后一道防线:阿军最强的以阿根廷总统名字命名的“加尔铁里防线”。1.5万名阿军士兵全部聚集在这里,准备与英军决战。

  自英军从圣卡洛斯登陆以来,失败的情绪像瘟疫一样在阿军中传播着,再加上英军对马岛实行的是环形、立体的海空封锁,阿根廷大陆对马岛的军事与物资支援完全断绝,粮食和药品严重匮乏,不少部队军心动摇,惶惶不安。6月1日,当英军机降部队和伞兵突然出现在肯特山时,许多地方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崩溃。但阿军不愧为是南美最强大的陆军,抵抗还是极其顽强的。再加上“加尔铁里防线”依据交错起伏的山地纵深布置,防御体系复杂,工事坚固,易守难坎,阿军隐伏在掩体中以密集的迫击炮、轻重机枪交汇射击,因此英军每前进一步也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穆尔将军见英军的野炮和迫击炮不足以压制阿军火力,和即要求特混舰队的舰上远程大炮进攻火力支援。英军舰饱和陆炮都配置有炮瞄雷达和计算机辅助设备,炮火反应迅速而准确。阿军炮群每一开炮便被英炮雷达锁定,10分钟内便逐一被摧毁,英军火力迅速增强,全天候作战的“鹞”式飞机和一架从6000公里外阿森松岛空军基地起飞的“火神”式战略轰炸机也赶来参战。阿军阵地被英军海陆空三面袭来的火力作得土石翻飞,整个战场火光冲天,通明如昼。

  英军突击部队再次发起冲击,他们推广了进攻古斯格林的经验,使用“米兰”式反坦克导弹打击阿军机枪火力点。该导弹是北约专门设计用来打击苏军坦克的轻型步兵装备,激光制导,打静止目标绝无虚发。阿军机枪火力点很诀被“米兰”导弹点射拨除。随即,英军部队凭借凶猛的火力一拥而上,终于在接近天明时攻克阿军阵地,控制了斯坦利港区外围的制高点。

  又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3000多各英军突击队士兵头戴黑色面罩,以秘密小路悄悄摸到阿军阵地前沿。午夜时分,在前沿观察哨的指引下,英军火炮齐鸣,猛烈的炮火准确地落在阿军战壕中,阿军许多士兵还在梦中便被炸得血肉横飞。被炮火震醒的阿军士兵慌忙探身盲目向阵地外射击,以抵御可能出现的步兵进攻。英军突击队士兵都带着夜视红外瞄准镜,探身开枪的阿军士兵便成为英军的活靶。缺乏夜战器械的阿军只好发射照明弹。但此时3000名英军已完全展开呈散兵状。战场照亮后。阿军因被英军火力压迫挤作一团,目标更加明显,遭受的打击也更加惨童。

  阿军士兵相当英勇顽强,他们让英军冲到离阵地不到10公尺远的地方再开火,使英军也遭受了很大的伤亡。但阿军的顽强支撑终于还是顶不住英军强大的攻击,“加尔铁里防线”全线崩溃,阿军退守到斯坦利港沿岸固守。

  在阿军被英军铁臂合围,大大缩短防御圈以后,英军除去军事进攻外,还加强了心理攻势。他们派飞机投撒劝降传单;晚上,从四面八方向阿军阵地播放阿根廷流行歌曲。女播音员用缠绵悱恻的声调广播道:“赶快回家吧,从电视荧屏上观看世界怀足球赛多么畅快……”军事打击和心理攻势,使阿军对死亡的恐怖大大超过了对胜利的信心。

  阿军已成瓮中之鳖,英军主帅伍德沃德下令停止地面进攻。决定使用飞机、导弹和所有大炮对阿军进攻最后打击。清晨7时,英军开始猛烈轰击,持续12个小时,总共发射1.4万发炮弹。斯坦利港阿军阵地被夷为平地。

  晚7时半,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任命的马岛行政长官、马岛阿军司令梅内迪斯将军提出投降。远渡重洋的英国军队终于取得了胜利。

  英阿马岛之战,证明了“铁首相”撒切尔夫人选择“铁的司令官”是选准了。伍德沃德将军,作为最优秀的潜艇和驱逐舰指挥官,他的最突出的特点是,特别勤奋好学,善于接受新事物,被同行们称为“好动脑筋的军官”。

  他有一个“海狼”的绰号。1983年4月至6月,这场令全世界为之瞩目的英阿马岛之战,可以说是“海狼”的一次精彩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