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战后政局及评论
韩信已掳魏王豹,即领兵北取魏都平阳,并掳豹妻子送至荥阳,遂尽定河东五十二县,置河东郡,并将所俘精壮魏兵送荥阳增援守备。
此次战役,双方兵力史无记载。依判断魏军的总兵力,当远较韩信军为优;但魏军备多力分,在两次主要战斗中的兵力,似并不优于韩信;而且因韩信的行动,出于魏军的意表,故其抵抗迅即瓦解。韩信8月出兵,9月掳魏王,用兵之神速,于此可见。
韩信此次作战,是利用“因敌”、“误敌”与“诱敌”的策略,以造成遂行奇袭的方策。但“误敌”与“诱敌”,必须根据“因敌”而运用,如韩信因魏军集中兵力守临晋渡口,全神倾注于此渡口的要塞上,乃故为“陈船欲渡”的“疑兵”以“误”之“诱”之,使魏军忽略对夏阳方面的戒备,遂得以遂行其自夏阳潜渡,奇袭之举。由此我们对孙子“兵因敌而制胜”的名言,可以得到具体的例证与理解。也由此而知,战争原理必须与战争史并读,才可对战争原理获得更深入的理解,而不致陷于“纸上谈兵”;并可进而获得新的创见,与更高的理论。研究兵学者,其应注意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