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法越战争(1883—1884年)。法国在越南的步步得逞,使其侵略扩张野心不断膨胀。1882年春,法军一支600人的部队不宣而战,在3艘战舰的支援下攻占了河内。至1883年5月底,法军先后占领了红河三角洲的一些重要战略据点和鸿基煤矿地区。同年5月19日,中国黑旗军再次接受越南政府邀请,在越南军民配合下,于河内城西的纸桥伏击法军的一个分队,歼敌100余人,毙李威利等军官30多人,迫使法军残部龟缩河内。法军即以此为借口,再次宣战,挑起了第三次法越战争。8月,法国远征军4000多人进入越南北方海岸。分兵两路:一路沿红河进攻黑旗军,一路由海上进攻越南首都顺化。进攻黑旗军的法军屡遭黑旗军和越南军民痛击,损失惨重。从海上进攻越南首都顺化的一支分舰队,于20日占领了保护首都的屏障顺安要塞。这时越南统治集团内部战和两派意见分歧。越王阮福时病死后,各派争夺皇位,局势更加恶化,最后投降派获胜,于8月25日与法军签订了《顺化条约》,法国取得了对整个越南的保护权。但越南反对殖民者的武装斗争并未停止,许多地区又爆发了新的游击战争。为了镇压越南人民的武装斗争,法国远征军被迫增至1.7万人,直到1884年夏,才把几个主要地区的抵抗运动暂时镇压了下去。6月6日,法越在顺化签订了保护条约。从此越南南圻各省沦为法国殖民地,中圻各省成为空有皇权的保护国,北圻虽在主权形式上仍归越皇,但由法国官员管辖。保护条约使法国完成了把越南变为殖民地的法律程序。
法国殖民者从1858年至1883年对越南进行了三次掠夺性的侵略战争,最终使整个越南沦为法国的殖民地。法越战争是法国实行殖民政策的结果,是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列强争霸和抢夺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
法国对越南的侵略是有准备、有计划、分阶段逐步进行的。早在17世纪初,法国传教士就来到越南,大搞间谍活动。
18世纪下半叶,法国在北美和印度的殖民势力被劲敌英国排挤后,越南就成了法国向东方扩张的主要目标。为以越南为基地,开辟一条通向中国西南和中部的侵略道路,法王路易十六曾根据在越南等地传教的百多禄主教1787年的奏议,制定了“法兰西东方帝国”的庞大计划,并采取了侵占越南的实际步骤。19世纪初,法国多次派使臣到越南谈判,并以武力相威胁。1843年和1845年,法国军舰两次驶入岘港示威。
1847年,法国两艘军舰又闯入岘港,公然击沉越南战船。1857年7月,法国政府通过了侵占越南的决议,计划首先占领越南,尔后以此为跳板,向远东各国扩张。法国侵占越南采取了从南到北,跳跃式蚕食,分三次完成的。在具体侵略手段上,首先,以军事入侵与政治活动相结合,先派披着宗教外衣的传教士和商人到越南,探寻道路,扶植亲法势力,制造事端,为其武装入侵提供借口。其次,法军每侵占一地,便与越南政府签订条约,使其侵略合法化。并在此巩固统治,积蓄力量,尔后再向下一个目标发起进攻。第三,法军以战养战,拼命剥削和压榨占领区的越南人民,掠夺当地资源财富,并采取“越南人打越南人”的卑劣伎俩,每占一处就招募越籍伪军,开办学校,培养翻译和代理人,协助其控制占领区和进行作战。
法越战争中,越南屡屡失利,究其原因,除了法军船坚炮利外,关键在于越南社会落后,政治腐败。法越战争时期正值越南阮氏封建王朝极其衰弱腐败的时候,对内血腥镇压人民革命,扼杀资本主义萌芽,使国内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统治集团陷入严重孤立的境地,根本不可能动员组织全民族起来抗法救国,而只能靠装备落后,训练较差的正规军,防守几条固定防线,实施消极防御。这种缺乏人民战争基础的单纯防御,是无法抵住殖民侵略者的进攻的。其次,越南统治集团在政治上软弱无能,为保住自己的利益,在敌人进攻面前不敢抗战或避战求和,委曲求全,使投降主义占了上风。结果助长了侵略者的气焰,使其更加肆无忌惮,步步深入,最终使越南沦为法国的“保护国”。此外,越南统治者在军事指挥上也非常愚蠢,一方面盲目乐观,错误估计形势,认为法国离越南遥远,其侵占越南为殖民地是小孩子的想法;另一方面又畏敌如虎,认为敌人海军强大,不敢与敌作战,希图以单纯防守等待转机。由于受这种错误思想的指导,使越军在第一次法越战争中,未能抓住法远征军主力调往中国战场,在越南南方仅有千余人驻守的有利战机组织反攻,扭转被动局面,而是坐等法军结束侵华战争后,重新调集兵力在越南发动进攻,使越方连连败退,丢城失地,被迫割地求和。然而,“没有什么比独立、自由更可贵的了”(胡志明语)。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面对法国的入侵,越南人民同仇敌忾,不畏强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法游击战争,坚持抗法斗争80年,直至把法国殖民者赶出了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