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牺牲真相:自杀 还是死于伪军之手?

儿童资源网

杨靖宇牺牲真相:自杀 还是死于伪军之手?

  仅剩最后一颗子弹,自杀身亡

  因为日伪档案记载的模糊性,长期以来,关于杨靖宇牺牲的历史真相众说纷纭。其中,有些资料说他是用最后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曾一度占据主流。据坐落在靖宇县的杨靖宇将军纪念馆馆长王维儒回忆:20世纪50年代初,为寻找和确认杀害杨靖宇的凶手大费周折。一度曾根据靖宇县保安村群众的传说,将“自杀说”认定为杨靖宇牺牲的原因。那么,这种说法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仅用最后一颗子弹自杀说”源于保安村砍柴农民蔺长贵之口。事情是这样的,就在杨靖宇牺牲那天,蔺长贵也在三道崴子打柴。日伪“讨伐队”上山时,正巧与他碰了个正着,并把他扣在山下不准动。杨靖宇牺牲后,尸体就是先用蔺长贵的小爬犁往回运的,后来遇到军车,才弃掉爬犁将杨靖宇的尸体拉上汽车。蔺长贵虽然没有近距离出现在第一现场,但他当时与“讨伐队”的叛徒们同去同归接触不少,知道一些相关情况的事实。上个世纪50年代初,东北行政公署副主席张学思来靖宇县慰问老区人民,张学思在听到刘成祥村长保护杨靖宇尸身的经过后,赞扬他:“你为人民立了一功。”这时,蔺长贵也将道听途说来的杨靖宇“自杀说”当成自己在现场的见闻,并讲给张学思和记者们:“杨靖宇见只剩最后一颗子弹,高喊:宁死不吃满洲国的饭!然后自杀身亡。”此后,杨靖宇“自杀说”就在社会上流传甚广。

  当时,杨靖宇的牺牲在当地群众中反响很大,“杨靖宇仅剩最后一颗子弹自杀”的说法也很符合杨将军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甚至连中国军事博物馆这样的权威机构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都是这样展出的,所以此种说法一时间并无人质疑。

  杀害杨靖宇的另有其人

  随着日伪资料《阵中日志》的面世,杨靖宇牺牲的真正原因逐渐明朗起来。《阵中日志》用现场图片告诉人们杨靖宇不是“自刎的”,而是被敌人用机枪射杀的事实。究竟谁是杀害杨靖宇凶手的问题才被提上日程。据伪《满洲国治安小史》记载:“岸谷一声令下:‘打死他!’随着机枪射手扣动了扳机,杨倒下了。”无疑,伪《满洲国治安小史》中提到的那个“机枪射手”就是杀害杨靖宇的元凶。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机枪射手无名无姓,无从查考。1983年,为了查明真相,靖宇县史志办找到了1940年2月1日叛变投敌的原抗联一路军特卫排排长张秀峰,据张秀峰说:“杨靖宇是张奚若打死的,这个绝对没有错。光复时,程大队解散以后,大家都回家了,他还跟着程斌没有走,不知道现在在哪。”从张秀峰那里得到张奚若的线索后,南上北下,有关人员认真排查,细心采访,前后历时两年有余,始见端倪。那么,张奚若为何人?

  据张秀峰说,张奚若是程大队有名的机枪射击手,原籍辽宁本溪,1935年参加抗联,为一军一师部机枪连机枪射手。1938年6月随程斌叛变,曾在伪通化省举办的集中培训学习中获得特等射手称号。1940年1月9日在蒙江县错草顶子战斗中,他将机枪架在树杈上向抗联射击,被杨靖宇一枪打中受伤,送到沈阳治疗一个多月后回到蒙江县城里养伤。后来,驻蒙江的伪通化省本部接到杨靖宇在三道崴子的报告,因部队都在山里“讨伐”,一时无兵可派,就把那些在县城里养伤的伤兵集合起来,派到现场。张奚若和他的把兄弟机枪副射手白万仁、弹药手王佐华就被编为第一批快速挺进队,挨在岸谷身边。当敌人向杨靖宇喊降不奏效时,岸谷向张奚若下达了“干掉他”的命令,张奚若随即扣动扳机,杨靖宇就倒在那棵拧劲树前的雪地上。

  当时,日伪军在蒙江喝庆功酒,张奚若就坐在首席上,他向人炫耀说:“正当他(杨靖宇)抬起腿要跑的一霎那,我一个点射,齐刷刷地都给他点在这儿上了(指胸口)。”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突然间酒桌冷了场。叛变的原抗联一路军特卫排排长张秀峰端着酒杯,隔桌过来往张奚若面前一墩,沉闷地骂了声:“混蛋!不得好死!”张秀峰的失态使程斌“讨伐队”的队员像得了传染病一样都喝不下去了,最终庆功宴不欢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