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吉鸿昌:“恨不抗日死”

儿童资源网

民族英雄吉鸿昌:“恨不抗日死”

  1927年至1930年初,蒋、冯战争爆发,吉鸿昌被冯玉祥委任为陆军第十一师师长,率部参战。1930年9月,冯玉祥战败后,吉鸿昌被迫接受蒋的改编。

  1930年11月,蒋介石发动对鄂豫皖苏区的第一次“围剿”。吉鸿昌多次以各种托词,按兵不动。

  1931年3月,蒋介石发动对鄂豫皖苏区的第二次“围剿”,严令5月底“完全肃清”鄂豫皖苏区的红军。吉鸿昌拖到4月22日才率部出发,并暗嘱各部遇到红军时只准朝天放枪,并故意沿途给红军丢下枪支弹药和大米、白面。

  1931年5月,吉鸿昌让中共地下党员路耀林组建游击队,专门负责接送来往于苏区的“密使”。为安排和帮助吉鸿昌进一步了解苏区和红军,中共地下党特地安排吉鸿昌秘密到苏区参观。

  1931年夏,正当吉鸿昌与党和红军暗中联系、密谋起义时,被蒋发现,起义夭折。同年8月,蒋介石解除吉鸿昌的兵权,强令他“出国考察”。启程时,“九一八”事变爆发,吉鸿昌请求留在国内参战,被蒋严词拒绝。

  1932年,吉鸿昌回国寓居天津,并秘密与中共华北政治保卫局联系。同年,吉鸿昌在北平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踏上了新的革命征程。他按照党的指示,到湖北黄陂、宋埠一带召集旧部策划起义。起义失败后,他赴泰山动员冯玉祥出山组织武装抗日。吉鸿昌毁家纾难,变卖家产6万元购买武器,积极联络各地抗日零散武装,作起兵抗日准备。

  1933年5月26日,吉鸿昌同冯玉祥、方振武等抗日将领依靠苏联的武器支援,并集合东北义勇军,在张家口宣布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吉鸿昌任前敌总指挥兼第二军军长,率部向察北伪军进击,在收复康保、宝昌、沽源等城池后,吉鸿昌又指挥部队向多伦进攻。经过5昼夜血战,7月12日终于收复多伦。察北4城的收复,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1933年8月,吉鸿昌率领3000多人试图去商都同抗日同盟军高树勋会合,建立苏区,但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1934年4月,吉鸿昌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一面秘密派人到进入江西苏区的两师旧部策反;一面在党组织的领导和支持下,积极准备在河南组建抗日义勇军。吉鸿昌的行动引起敌人的密切注意。蒋介石严令北平军不惜一切代价逮捕暗杀吉鸿昌。11月9日晚,在天津,吉鸿昌被国民党特务和法租界工部局逮捕,11月24日遇难。

  刑场上,吉鸿昌以树枝做笔,大地为纸,写下了浩气长存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将军遭屠 故居被抄

  中国吉鸿昌研究会秘书长、扶沟县政协文史委干部邢长顺告诉记者,坐落在扶沟县吕潭古镇西北隅(现吉鸿昌学校东侧)的吉鸿昌将军故居占地600余平方米,四面瓦房,原有房屋22间。其中,正房5间,东西陪房各6间,门楼及临街房5间。吉鸿昌将军故居均为青砖蓝瓦起脊旧式建筑,属于典型的农村四合院,古朴典雅、肃穆庄重。

  1934年11月24日,吉鸿昌将军就义后,其故居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多次查抄。另据史料记载,1938年6月,黄河花园口决堤后,滚滚黄河水冲毁了吕潭镇近80%的房屋,加之抗战期间日军的多次炮弹袭击,使吉鸿昌将军故居不同程度遭到破坏。

  新中国成立后,这片住宅作为革命烈士故居被加以保护。上世纪50年代,曾被吕潭学校作为初级小学部教室使用。但由于年代久远,到上世纪80年代,吉鸿昌将军故居已破烂不堪。1982年,扶沟县人民政府公布吉鸿昌将军故居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吕潭乡政府出资进行了一次维修。1986年,吉鸿昌将军故居又被列为河南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2002年,扶沟县博物馆雇请何海军等3名当地村民对吉鸿昌将军故居进行日常管理。

  近日,记者获悉,为保护吉鸿昌将军故居的完整性,当地文化部门已于2006年6月成立了吉鸿昌将军故居纪念馆,并由扶沟县博物馆副馆长、扶沟县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李运宽任首任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