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亲历故事:一坨牛粪当枕头

儿童资源网

抗美援朝亲历故事:一坨牛粪当枕头

  几乎是在炮弹爆炸声响起的同时,王路感到有一只手将他拉倒在地,还没等他反应过来,身边“轰”的一声巨响,炮弹爆炸了。定睛一看,王路发现,就在离左手两米左右的地方,一个弹坑正冒着滚滚浓烟。

  “我还活着。”慌张之下,王路使劲掐自己的左手,尽管有些麻木,但仍然能感到疼痛。这下,他才放心,自己还活着,不禁大声向张碌丁喊了起来。

  只是,王路感到,耳朵再也听不到任何声音。由不得多想,他“腾”地站了起来,扛起麻袋,往前冲去。凌晨4点多,他终于和张碌丁一起将大米扛到前沿阵地。

  打那以后,王路被确诊为三等残疾:炮弹炸伤了他的耳朵。

  不费一弹也能脱险

  在入朝作战的第五次战役中,王路所在的部队担负的是穿插任务。

  上级要求,要猛打猛冲,长驱直入,穿插到敌人的后方,扰乱敌人的总体部署,从而打击敌人。很快,他们就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然而,就在部队后撤时,敌人却突然展开围攻,部队被前堵后追,处境十分险恶:要么被歼灭,要么当俘虏,要么上山打游击。而且,部队已经弹尽粮绝,即便待在原地不动,就这样耗下去,也只有死路一条。

  就在这危险时刻,团长并没有慌乱。一个细雨濛濛的夜晚,路上能见度非常低,团长指挥部队摸黑出发。出发前,他要求所有官兵必须穿上统一制式的雨衣,不准露出军装,只管行军。

  对于大家来说,前方,就是死亡线。每前进一步,就意味着靠近敌军的扫射一程。然而,除了迎头前进,又能怎样呢?整齐划一的脚步声紧紧揪着每位官兵的心。很快,敌军把守的隘口映入大家的眼帘。

  雨越下越大,滂沱大雨中,敌军据点闪出微弱的火光。大家明白,漫山遍野的敌军早就伏在丛林之中。一旦战斗打响,志愿军将无力还击。

  雨水早已透过雨衣,淋进身体。刚才还有100多米的敌军据点,马上就到眼前。

  “镇定、镇定。”队伍前方,传来隐约而低沉的声音,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部队就越过了敌军的据点。

  “怎么回事,敌军失守了吗?”后面的官兵根本不明白发生了什么情况,尽量压低声音询问着,没有人能够说清敌军为何不开火。

  行军越来越急,很快,就过去了几个小时。天色渐亮时,前方突然传来原地休息的命令。

  这,让大家兴奋得无法自抑,狂呼起来:肯定是脱离了敌军包围圈!

  这时,走在队伍后面的官兵才知道,是团长勇敢过人的胆识救了大家一命———

  原来,晚上行军时,团长一直走到队伍前面,在经过敌军把守的隘口时,团长“热情”地前去与守卡的敌方挥指官握手致意,这位指挥官丝毫没有产生疑心,还以为遇到了“自己的部队”。当这位指挥官发现被他放行的竟然是志愿军时,志愿军已安然脱险。

  就这样,在敌军炮火的注视下,这支英雄的部队留下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