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仙芝这一阶段的军事行动皆大获全胜,为维护大唐王朝的威势立下武勋,深得唐玄宗的信任。高仙芝在西域也获得了极大的声誉,被吐蕃和大食誉为“山地之王”。高仙芝的胜利,标志着唐朝中国在中亚的扩张达到了顶点。高仙芝在库车驻地上,俨然是中国在中亚的总督。
少年得志,屡建奇勋。高仙芝心雄万夫,决心要为大唐帝国荡平在西域的一切障碍。他根本没有把那些手下败将阿拉伯人放在眼里。“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的伟大,他又开始了合乎逻辑的出征。”这一次的目标便是石国以及背叛唐廷的突骑施部落。
他打算利用本文开头所述大食易代、河中叛乱的千载难逢良机,剪除大食羽翼,逐步恢复唐朝在岭外地区的主权。于是石国这个西域小国成了牺牲品。高仙芝时代“凡镇兵四十九万,安西节度兵二万四千”,而怛罗斯之战居然出动安西都护府八成以上的兵马,堪称倾巢出动,说明这次高仙芝对即将和阿拉伯的大战确有准备,志在必得。
公元749年12月,高仙芝以石国“无藩臣礼”为由,在经唐廷允许后领兵征讨。唐军一到,石国便请求投降。高仙芝先派人与之约和,但不久之后即违背承诺,趁其不备出兵掩袭,攻占石国城池。唐军不但俘虏了石国国王,而且掳走男丁,屠杀老人、妇女和儿童,大肆掠夺财物。公元751年正月,高仙芝入朝,将被俘的几位国王献于玄宗面前,并因赫赫战功被授予右羽林大将军。此时高仙芝达到了征战生涯的最高峰,然而悲剧的命运离他也不远了。
在唐军围攻石国时,石国王子侥幸逃脱。这位能言善道的王子,向中亚诸国痛哭流涕地控诉高仙芝背信弃义血洗石国的十恶之罪。中亚诸国立即大怒,向大食的阿拔斯王朝求救。
战火一触即燃。其实这是一场迟早要打的战役,唐朝要恢复在中亚的霸权就必须击败阿拉伯,而阿拉伯要完全控制中亚则必须击败唐朝。
此时,扩张野心极大的大食人早就垂涎中亚和大唐这块肥肉了,这样的机会他们怎肯放过?同时,阿拔斯王朝也不敢掉以轻心,他们纠集了河中以及阿姆河与锡尔河流域的所有属国,组成联军,一起攻打安西四镇。
来者不善,非同小可。高仙芝获知情报,心中也隐隐不安。最后,他决定先发制人,马上率军出发。他动用了骑兵和步兵共计两万人,其中还包括六百名各种工匠。同时,又征集了拔汉那、葛逻禄这两个附属国的三万五千骑兵。其中,葛逻禄部三万人,拔汗那部五千人,虽然他们的战斗力不怎么样,但高仙芝原本也没打算让这些人去打头阵。他只是想让他们凑个数,作为后勤辎重部队,兼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在他眼里,这些部落士兵就是垃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