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阿瑟去职后,由李奇威将军接任联军总司令。7月,朝鲜战争停战谈判开始进行,战事呈现胶着状态,大抵上发生在北纬38度线附近,亦即回到战争爆发前的界线。由于政治上双方均无意再扩大冲突,所以军事投入也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战局打打谈谈。一直拖到1953年6月8日,停战谈判才达成最后协议,双方大致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划分南北朝鲜,南北朝鲜也正式成为分裂国家,横亘半世纪直至今日。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第一场大规模的区域冲突,不仅象征了东西方进入长期冷战的开始,同时对美国、南北朝鲜及台海两岸等地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朝鲜战争对台湾的影响尤为深远,台湾从此成为美国西太平洋防线的一环,国民党再度获得大量的军事和经济支持。从1950年下半年起,国民党军重新整编,以美援武器装备将原来残缺不全的二十个军缩编成十二个军及六个独立师,为配合美军在朝鲜半岛的作战,国民党军多次突袭大陆东南沿海岛屿,并且派遣小股兵力潜入大陆设立游击基地。不过蒋介石计划大规模参加朝鲜战争以及全面反攻大陆,仍然因缺乏有利的国际环境而无法实现。
在经济方面,台湾的国民党当局在5年内即获得了5亿美元以上的援助,除了缓解军队给养的压力,当局也有足够的信心全面推动土地改革,发展农业,改善基础建设,为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由于美军协防台湾,加上日后“共同防御条约”的签订,终使台湾转危为安,得以继续生存下来,开创出日后的台湾经济发展奇迹。
越战与台湾
随着越南战争的扩张与升级,坚持反共国策并配合美国围堵中共的台湾国民党当局,也逐步卷入越南战火之中。1968年2月底,蒋夫人宋美龄女士发起救助南越难民的号召,全台人民热烈响应,纷纷捐出衣物、食米和现金,台湾与南越的关系逐步走向高峰。
对台湾而言,历史上与南越、韩国的关系并不深,不过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冷战结构却将三个地方紧密地连结在一起,以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力量为后盾,共同对亚洲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围堵。到了196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中南半岛共产党武装活动日益升高,美军正式介入越南战场,台湾与南越更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关系,从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各层面几乎全部涵盖,南越可说成是台湾最重要的亚洲“盟邦”,在台湾战后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1968年1月31日,南越共产党领导的“越南民族解放阵线”和北越部队向南越各重要城市发动“新春攻势”,美军与南越部队亦予以全力反击。2月间,双方进行激烈的巷战,尤其是在西贡市,具有象征意义的“总统府”和美国“大使馆”都遭到了猛烈的攻击。在顺化市,大约12万的市民无家可归,全市已沦为废墟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