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洛宾是个非常有意志力的人,他参加过多次剿匪战斗。”王秉鉴回忆着。他说,王洛宾参加过的剿匪战斗,规模最大最激烈的一次是乌卡沟战斗,那是1958年冬。“这一次我们一定要把这股顽匪全部歼灭!”连长站在寒风中对二连一百多名骑兵下达了作战命令。王洛宾冻得瑟瑟发抖,但心里装满了战斗豪情。这股匪徒凶狠残暴,已杀害了当地很多干部和部队战士。部队下了决心,他知道这次出兵是一场血战。战斗中,各班、排都编成了四人的战斗小组,三人在前投入战斗,一人紧随其后控马。王洛宾这次被指派当了控马兵,但一开始他不太满意,要求到前面去战斗。组长说:“控马并不轻松,敌人常先向马射击,使骑兵处于被动,因此是很危险很重要的。”王洛宾明白了道理,安心当了控马兵。
乌卡沟是个较为平缓的山沟,漆黑而寂静的深夜,两方突然在这里交火。敌人在山头,我军在沟里,对射相持了很久。王洛宾组布置在正面中间,在敌人火力网下。子弹从王洛宾身旁嗖嗖地乱飞,但他没有害怕,手里紧紧捏着马缰绳伏在一个崖坎下,并探出头来不时向故人开几枪。敌人的骑队突然发起反冲锋,直冲王洛宾方向而来,这时,早有防备而部署好的我侧翼伏骑突然杀出,拦腰斩敌,正面、侧翼骑兵合围反击,将匪众杀了个七零八落。此次战斗我方牺牲了一位班长和几名士兵,敌方三百多人大部被歼,只剩五十多人狼狈逃散。接下来又经过几次追剿,只剩下5名叛匪,不得不投降了。王洛宾在这几次战斗中,控马控得非常牢,能及时跟进,使战友们迅速跨乘战马追杀敌人,他自己作战也十分勇敢,受到战士们的夸赞和连里的表扬。
血与火中的歌声
王洛宾乐观开朗,又是位作曲家,他以歌交友,给“钢铁二连”战士带来不少快乐时光。有一天轮值铡马草的时候,王洛宾哼起《阿拉木汗》。“王老师,这支歌儿真好听,您能教我唱吗?”给他送草的小战士笑着央求他。“行,只要你爱唱,教多少都行。”于是,他一边铡草一边教歌。“可要小心手啊!”他提醒小战士。待一大堆草铡完,小战士居然学会了这支歌。
从此,连里有更多的战士来找王洛宾学歌。《达坂城的姑娘》、《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祖国新疆亚克西》……那些优美的新疆民歌和王洛宾创作的歌曲滋润着战士们艰苦单调的战斗生活。情歌当时是不准公开唱的,战士们就偷着学、蒙着被子唱。
一次部队拉练到东城口镇。晚上部队与当地老百姓在广场空地上点篝火联欢。战士们齐声高呼让王洛宾出节目,王秉鉴等几个战士跑过来拉王洛宾出场。“好好好,我唱一支新疆歌!”王洛宾起身做着新疆舞的动作来到场地中间,人群里响起一片掌声。《达坂城的姑娘》乐声响起,他边唱边跳着舞。一曲终了,大家喊着:“再来一个,再来一个”,王洛宾没多推辞,手按在左胸前鞠了一躬,便走向人群又邀请了几位维族姑娘,一起跳起了《阿拉木汗》,博得一片掌声……那以后,战士们找王洛宾学跳新疆舞的人更多了,他非常耐心地给大家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教,使这个战斗的集体充满了欢乐。
王洛宾在“钢铁二连”的战斗之余,写了不少创作歌曲。一次,在获得一次剿匪胜利之后,王洛宾深深地被骑兵战士们的英勇和马上斩劈的威武雄姿所感动,即兴写了一首《我的军刀》:“我的军刀三尺长,浑身上下都是钢,每天给它擦个澡,能当镜子照模样;我的军刀三尺长,浑身上下都是钢,要问它有多厉害,能叫敌人溅脑浆。”这首歌当天就被战士们学会了,以后训练的时候老唱。那时,王洛宾还常约团部俱乐部主任到营地附近去,收集到不少当地哈族和维族的民歌。王秉鉴说:“王洛宾和我们并肩战斗了三年,那些亲密和欢乐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他停了一下说,“1960年初,王洛宾结束了下连队的‘体验生活’要离开了,大家都舍不得。走的那天,送他上车时,我们全连的战士都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