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兵器时代的战争拼的是消耗,火器的战斗力,要靠弹药的及时补充来发挥,在这方面太平军差距更大,在永安时期因为没有炮弹,大炮不得不发射铜钱,而在天京围城战中居然发射过萝卜之类“长得像炮弹”的蔬菜。后勤的差距不光是因为封锁,也因为观念的落后:清军不论前期、后期,都会在前敌设立“粮台”,统一调度后勤,而太平军则在每支部队里都设立许多典官,各忙各的一摊子,1860年金坛之战,参战的是两支太平军小部队——盛明文部和黎立新部,但这两支同在一个战场的小部队,后勤却自成体系,互不往来,这种后勤模式只能让原本有限的弹药资源,得不到最佳配置。
据《贼情汇纂》介绍,早期太平军因害怕奸细利用火器搞破坏(可能是因为杨秀清差点儿被人用火药暗算之故),所以只允许老兵用火器,而且严格限制火器演练,因此会放枪炮的太平军“不过万人中数十人”,一些抬枪兵因训练不足,发射时居然会跳离抬枪,用手指堵住耳朵,这样的开枪开炮,威慑作用显然要超过杀伤作用。后期太平军在这方面进步明显,一些访问苏南太平军的外国人称,许多太平军枪手可以“隔数间屋击灭油灯”,但此时淮军和洋枪队已经开始练习西方近代队形、阵法,自然又胜过刚刚开始注重单兵枪炮技能的太平军一筹。
不论如何,太平军千真万确进入了“新枪炮时代”,以至于濒临绝境的苏州、天京陷落后的湖州,守将谭绍光、黄文金都竭力搜罗洋枪洋炮,而更早一些时候,守卫安徽宁江的太平军将领侯裕田,竟会为了讨要几支手枪,不惜纡尊降贵,先后两三次给路过的英国军舰舰长巴克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