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师生的恩怨情仇

儿童资源网

黄埔师生的恩怨情仇

  黄埔军校从一诞生就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师生们在战场上的枪口多数时候都是对准了自己人。如今,我们已经很难揣测黄埔师生战场上操戈相向的心情。很多年前,他们相聚在黄埔长洲岛上,每天从“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的对联下走来走去,却没想到日后兄弟操戈相向。这是黄埔的悲剧,也是历史的悲剧。

  陈赓李默庵兵戎相见

  1934年,国民党军队攻占红都瑞金,历史应该记下这颇有意味的一笔。攻占中央苏区红色首都瑞金的是国民党东路军第十师、第三十六师。第十师师长李默庵和第三十六师师长宋希濂都是黄埔一期毕业,而且两人还都加入过中国共产党。

  两人的入党时间都在1925年,都与黄埔一期中大名鼎鼎的共产党人陈赓关系极深。李默庵19岁被陈赓带到广州陆军讲武学校。后来陈赓从该校转入了黄埔,李默庵也跟着转入黄埔。宋希濂与陈赓是湖南湘乡同乡,17岁入黄埔军校,18岁由陈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李默庵是湖南长沙县人,出身穷苦,青年时就深受共产党理论的吸引,与校政治部主任、中共一大代表包惠僧相当熟,留军校政治部工作期间,几乎每天晚上10点都要到包惠僧宿舍参加碰头会。第二次东征时,作为第一军第六十团党代表,他又与团长叶剑英相处甚好。宋希濂与李默庵比较起来,家境就较为宽裕。宋希濂中学期间恰逢五四运动,他与同学曾三合作创办《雷声》墙报,撰写声讨帝国主义侵略和军阀祸国殃民的文章。

  李默庵退党最初起因于谈恋爱。他与女生队一学生相好,经常借故不参加党组织会议。其实这是李默庵找的借口。共产党动辄强调流血牺牲,李默庵更感兴趣的还是光宗耀祖。黄埔一期中有“文有贺衷寒,武有胡宗南”之说,他自己则添上一句“能文能武李默庵”。

  1926年爆发“三二〇”事件。蒋介石要求第一军中的共产党员要么退出国民党和第一军,要么退出共产党。当时已经公开身份的共产党员250余人退出了国民党和第一军,只有39人退出共产党。第一个发表退党声明的,就是李默庵。

  宋希濂参加共产党时,在党内的活动还不像李默庵那么活跃;退出共产党时,也不像李默庵那样绝情。他在中山舰事件后说:“我可以保证,决不会做有损于国共合作的事!”

  李默庵不做这样的空头保证,但他在和红军的作战中,基本上没有吃过大亏,不过,老同学陈赓却给了他一个深刻教训。1932年6月对鄂豫皖苏区“围剿”期间,李默庵的第十师作为中路军第六纵队的前锋,向红军根据地核心黄安进击。8月13日在红秀驿附近,突然遭到陈赓、王宏坤、倪志亮三个师夹击,其前卫三十旅陷入红军包围。李默庵师死伤1500人以上,而且他与卫立煌险些当了红军的俘虏。

  那位发誓不做有损国共合作事的宋希濂,拖到1933年8月,才参加了对苏区的第五次“围剿”。一旦参加,就作战凶猛。他率部驻扎抚州,三个月后,与奔袭敌后的彭德怀红三军团和红七军团在浒湾相遇。当时蒋介石正在抚州。宋希濂率三十六师与其他几个师拼死作战,给红三军团和红七军团造成很大伤害。之后宋希濂参加平定“闽变”。第一次战斗便一举攻克天险九峰山,使驻守延平的十九路军部队不得不开城投降。当晚蒋介石通电全军,表扬宋希濂的三十六师“于讨伐叛乱战斗中首建奇功”。

  两个前共产党员摇身一变,皆成为国民党悍将。

  学生枪毙了老师

  1935年6月18日,福建长汀西门外罗汉岭下的刑场,两排上了刺刀的士兵已站在院中。瞿秋白在房门口驻足,抬头扫了一眼山坡不远处二楼窗户上低垂的帷幕,那里是宋希濂的办公室。这时的宋希濂,也在窗帘的掩护下,偷望着院中的瞿秋自和押送他赴刑场的官兵们。

  国共分裂后,宋希濂选择了蒋介石。那时,瞿秋白给黄埔学生讲过课,宋希濂不仅经常去听,而且对瞿秋白广博的知识和儒雅的风度钦佩得五体投地。谁能料到,仅仅几年时间,自己从一个普通军校生,成了佩戴中将领花的师长,而曾经的老师竟成了他的阶下囚。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