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网络的议论文论据

儿童资源网

有关网络的议论文论据

  美洲红耳龟入侵湘江当地生物链遭严重威胁

  ——破坏生物生存网络后果严重

  2003 年秋,长沙市开福区新港镇的一个渔民在湘江里捕鱼时,捞上了一只看上去像乌龟的东西,硬硬的背甲和腹甲,头部背面略呈三角形。然而,它和人们平常见到的乌龟却有很大的不同,它的头部花纹和龟壳花纹是黄褐相间的,不像一般的乌龟颜色是黑色的,更奇的是双眼背后还都有一小块线状红斑。后来,渔民将奇龟送给了住在霞凝港附近的李倩女士,李倩将奇龟送到了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邓学建处。邓学建一眼看出所谓的奇龟就是美洲红耳龟,大约 5 岁龄,并非珍稀动物。

  据邓学建介绍,美洲红耳龟原生于巴西等国,由于其外形独特而具有观赏性。 1987 年,我国广东、福建等地从境外引进美洲红耳龟喂养作为观赏动物。“这是典型的外来生物入侵!”外来生物入侵主要是由于人的无知造成的。美洲红耳龟现身湘江,只有两个可能途径:一是逃逸,美洲红耳龟可能从宠物市场或从喂养者家中逃了出来;二是喂养的人将它放入了湘江。据介绍,美洲红耳龟是杂食性动物,鱼肉也是它的食物,并且它的繁殖能力也很强,如果湘江里还有美洲红耳龟的话,其繁殖的后代不仅占领了湘江流域部分生物的生存空间,破坏了它们的栖息环境,而且会对它们的生命造成威胁,进而影响到整个湘江流域生物链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当它们进入洞庭湖区等其他地方的水域时,也会对该水域里生物链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互联网的诞生和成长

  ——互联网时代来临了

  1969 年,为了能在爆发核战争时保障通信联络,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 ARPA 资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分组交换试验网 ARPANET ,连接美国四个大学。 ARPANET 的建成和不断发展标志着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新纪元。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计算机网络蓬勃发展,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网络应运而生,如 MILNET 、 USENET 、 BITNET 、 CSNET 等,在网络的规模和数量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系列网络的建设,产生了不同网络之间互联的需求,并最终导致了 TCP/IP 协议的诞生。

  1980 年, TCP/IP 协议研制成功。 1982 年, ARPANET 开始采用 IP 协议。

  1986 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NSF 资助建成了基于 TCP/IP 技术的主干网 NSFNET ,连接美国的若干超级计算中心、主要大学和研究机构,世界上第一个互联网产生,迅速连接到世界各地。 90 年代,随着 Web 技术和相应的浏览器的出现,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出现了新的飞跃。 1995 年, NSFNET 开始商业化运行。

  1995 年以来,互联网用户数量呈指数增长趋势,平均每半年翻一番。截止到 2002 年 5 月,全球已经有 5 亿 8 千多万用户。其中,北美 1.82 亿,亚太 1.68 亿。截止到 2001 年 7 月,全球连接的计算机数量约 1.26 亿台。互联网还在以超过摩尔定律的速度发展。有人预计,全球互联网的用户数量 2005 年将达到 13 亿, 2010 年将达到 22 亿。

  1994 年,国家支持建设了 CERNET 示范网工程,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 TCP/IP 互联网。

  互联网改变了中国 8700 万人的生活方式

  ——网络是塑造新生活方式的重要力量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 2004 年发布的《第十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04 年 6 月 30 日,我国上网用户总人数达到了 8700 万,上网计算机总数现达 3630 万台。在上网用户中,男性多于女性,占总人数的 59% ,超过八成( 82% )网民的年龄在 35 岁以下。

  调查显示,电子邮箱被广泛使用。我国互联网上网用户中 84% 的人经常使用电子邮箱,这成为他们在网上进行沟通的最主要渠道。其中,每位用户平均拥有 E-mail 账号 1.5 个,平均每周收到电子邮件 4.6 封(不包含垃圾邮件),发出邮件 4.3 封。 60% 的人使用电子邮件与同事或有工作关系的人联络, 52% 的人通过这种方式与朋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