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世界
——中国的强大需要与世界沟通
沟通是世界倡导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主旋律,亚洲的 APEC 会议、东亚经合会和欧亚首脑峰会,无不是世界为了沟通和共同发展的产物。中国更是融入到了沟通的世界之中,加入 WTO 、 2008 年的奥运会和 2010 年的上海世博会,都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最好注解。
秦朝的灭亡
——治国要注意上下沟通
“六国破灭”,秦王统一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千万人之上,得天下不易。然而,一统天下的秦始皇,为了基业传万世,对百姓实行专制,于是闭目塞听,我行我素。李斯传来消息:那些儒生们总是说三道四,横加指责,有时还引经据典,以古非今。秦王听后大怒…… 愚蠢而残暴地“焚书坑儒”,因为缺少了一座通向老百姓与统治者相互沟通的“桥”,终于激起民变,致使秦王朝“二世而亡”。
张骞出使
——经济文化的沟通能互惠互利
一位勇敢的外交家张骞两次出使了“外土”——西域。内地精美的丝绸、铁器,先进的工业技术传到了西域。西域的骏马、蔬果、舞蹈、魔术等传入内地。此后,一条越峻岭、连沙漠,通向西亚和欧洲的贸易之桥——“丝绸之路”形成。它连通了中土与异国的经济、文化和友谊。中国的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唐的盛世
——沟通创盛世
沟通使唐太宗广开言路,积极纳谏,于是开创了“贞观之治”。玄宗初年,以太宗为榜样形成了“开元盛世”。日本使者来华,鉴真东渡传法,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玄奘西天取经……因为有了沟通,唐朝达到封建社会繁盛的顶峰。
清朝的盛衰
——沟通是治国之道
康熙、乾隆微服私访、体察民情,施政得法,于是国运昌盛,创造了辉煌的“康乾盛世”。到后来,国门紧锁,不与世界沟通,终于有一天,国门被破。英、法、俄……能来的都来了,带着他们的坚船利炮,封闭腐朽的清政府只得签下屈辱的条约。这是否定沟通、闭关锁国酿造的苦果。
传递家信
——亲情的沟通很重要
1903的秋天,美国堪萨斯州的申克写信给他的姐姐,发起了一封由许多人传递阅读的家信。他们兄弟姐妹十人,申克排行第三,他怕大家散居各地失去联系,所以要兄弟姐妹接到信后,每人也各写一封,然后按照年龄大小,依次传递下去。转了一轮以后,每个都要把旧信拿出来,换上一封新写的信。申克认为大家应该试试看,看看能维持多久。
七十八年过去了,申克这个家族还有鸿雁往来。最初的十个写信人已作古,不过他们的子孙后代还在继续这个传递。
起初只要两个月就能轮转一周,现在需要两年。目前有二十八个人写信,他们分在九个州里,年龄从九十五六岁到十八九岁都有。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和平统一需要沟通
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启程赴大陆访问,展开历史性的“和平之旅”——到南京拜谒中山陵,并与中共领导人就缓和台海局势、解决两岸交流衍生的实际问题寻求共识。这是 56 年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领导人的首次接触,是迄今两岸关系史上最轰动的事件之一,也是国共两党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对两岸关系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4月29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这已在北大学子中引起强烈反响。
“我觉得台湾大部分人都是愿意和平的,就像我们身边大部分人都是愿意和平一样。连战此次访问大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了解台湾人民想法的机会,通过这次访问,大陆人民能了解台湾人民在想什么,而不是单向性的交流。”初入大学的郭晓倩认为。
王治郅与队友缺乏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