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沟通的议论文论据

儿童资源网

关于沟通的议论文论据

  ——沟通是成功的要素之一

  自从前往 NBA 之后,王治郅在思维方式上似乎就变得越来越功利,往往除了提出对自己有利的要求之外,就不愿意有更多一些的交流,于是和外界的隔阂就变得越来越深,无论是处理与国内还是与 NBA 队友的关系都存在着这个问题,最终导致自己陷入目前的困境。既然病根在这里,那么决定王治郅到底能否继续留在 NBA 的关键,其实并不完全在于他的脂肪含量究竟是上升还是下降,沟通和协商能力的提高或许对他更为重要。

  孔子与农民

  ——沟通要注意方法

  孔子在带领学生周游列国的途中,有一次,一匹驾车的马脱缰跑开,吃了一位农民的庄稼,这位农民就把马扣住不给。

  弟子中子贡能说会道,自告奋勇去交涉,结果子贡讲了半天道理,说了不少的好话,农民就是不还马,子贡只好灰溜溜地回来了。

  孔子见状,笑着说:“拿人家听不懂的道理去游说,就好比用高级祭品去贡奉野兽,用美妙的音乐去取悦飞鸟,怎么行得通呢 ? ”于是让马夫前去讨马。

  马夫走到农民跟前,笑嘻嘻地说:“老兄,你不是在东海种地,我也不是在西海旅行,我们既然碰到一起了,我的马吃你两口庄稼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农民听马夫这样说,再看看与自己相同打扮的马夫,觉得很亲切,就十分痛快地把马还给了他。

  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

  ——隔阂可以通过沟通消除

  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由于文学见解和政治见解的分歧,曾多次发生过争吵。后来屠格涅夫经常住在法国,两人各奔东西,从不往来。事隔 16 年之后,托尔斯泰主动给侨居在法国的屠格涅夫写信,希望彼此能消除这种隔阂。托尔斯泰写道:“我一想到你,很自然地联想到你的一切好的东西,因为对我来说,你对我的好处实在太多了。我记得,多亏你帮助我在文坛上出名,也记得,你曾经喜欢过我和我写的东西。”托尔斯泰还说:“假如我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请你原谅。”

  这封信使屠格涅夫特别感动,也特别高兴。一回到俄国,他就去拜访托尔斯泰。从此两人怨恨冰释,又和好如初了。

  准备,沟通中的重要一环

  ——沟通需要充分准备

  美国著名记者戴维 1960 年时还是学院《西部报》初出茅庐的生手。一天,他突然接到一个任务:要他去采访总统夫人。开始他有点紧张,他急匆匆直奔图书馆,认真查阅有关资料把将要提的问题依次排列,做到了成竹在胸。最后,由于他的充分准备,所提问题“别具一格”,加上总统夫人友好的配合,这篇采访报道终于获得了全国学生新闻报道奖。

  周厉王“防民讥”

  ——堵民之口甚于堵川

  周厉王暴虐,国人公开指责他。厉王大怒,找到卫国的卫巫,让他们监视背后指责他的人,只要卫巫一报告,厉王就立即杀了指责他的人。都城再没有人敢发表意见,在路上相遇,只是用眼色示意。厉王非常高兴,召公认为这样做是堵住百姓的嘴,它比堵塞河道还要危险。河道堵塞了,一旦决口泛滥,死伤的人一定很多;对待老百姓也是如此。因此,治理河道的人总是疏通河道,让水流畅通;治理人民的人总是开导人民,让人民讲话。人民能够自由讲话,政治的成败就能够显示出来,就可以实行善政,防止弊政,这样一来才能使衣食财物大大增多。人民在心里考虑好了,然后从嘴里讲出来,最后付诸行动。他警告厉王:“如果把人民的嘴堵上,就不会有几个人拥护你了。”厉王不听,于是没有人敢发表意见。过了 3 年,大家一起反叛,把周厉王的统治推翻了。

  子产不毁乡校

  ——群众舆论小看不得

  春秋末年,郑国的子产执政 21 年,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思虑深远,功绩卓著,是先秦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当时,郑国人习惯于在乡校聚会,聚会时常常议论执政者的得失。大夫然明对此心怀忧虑,没有多想一想,就主张解散乡校。子产深知人是有思想的,十分重视群众的舆论,说道:“为什么要把它们都解散呢 ? 那些人早晚歇工时到乡校聚会,借此机会谈论朝政的得失。他们认为好的,我就执行它;他们认为不好的,我就改掉它。他们是我的老师啊 ! 我听说诚心和善意可以化解怨恨,没听说过滥用权势可以杜绝怨恨。这好比防止洪水,应该疏导,不能堵塞。听取大家的议论批评,可以作为治疗我国家治理上弊病的药石,怎么能把乡校解散呢 ? ”然明听了这番话后,为他“防民之口”犹如“防川”的深刻思想所折服,说道:“我今方知您真是郑国不可缺少的政治家,而我实在是一个不中用的蠢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