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些腐败问题触目惊心
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李克强:
我们既要看到成绩,更要看到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投资增长乏力,新的消费热点不多,国际市场没有大的起色,稳增长难度加大,一些领域仍存在风险隐患。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下降,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创新能力不足,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农业基础薄弱。群众对医疗、养老、住房、交通、教育、收入分配、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有些地方环境污染严重,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政府工作还存在不足,有些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少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乱作为,一些腐败问题触目惊心,有的为官不为,在其位不谋其政,该办的事不办。我们要直面问题,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勇于担当,不辱历史使命,不负人民重托。
2.开启“四个全面”时代
如何评价2014年的中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
2014年,我国全面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比如,根据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出的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实际增长7.4%;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实际控制在2.0%;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实际是1322万人。
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了良好开局。去年召开的10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共有8次直接涉及全面深化改革这一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去年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了8次会议,非常务实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到目前为止,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共出台370条改革举措。这就为2015年迈入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提供了前行的动力。
2014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启了新征程。去年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重大决策使2015年成为全面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全面依法治国反映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与全面深化改革一起,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将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
2014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十二五”规划所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共计24个,实际上有29个可统计、可评估的指标。到2014年底,超额完成的指标有12个,接近的指标有3个,进展良好的指标有11个,三者合计已接近90%。这就为2015年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创造了重要条件,也为编制“十三五”规划提供了更高的台阶。
2014年,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进展。这一年,党中央坚持制度建设与制度落实双管齐下,进一步强化监督,严格执纪,为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所支持和赞扬。
在国际国内环境复杂严峻,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的背景下,中国能够实现2014年的转变,取得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的确不易,这也为2015年正式开启“四个全面”时代做了重要准备。今年的全国两会,期待着代表委员们能够围绕“四个全面”展开更为深入的讨论。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完满收官之年,又是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之年。“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既是治国理政的战略方针,也是未来中国发展的战略指引。由此,中国将正式进入“四个全面”时代。
3.利益争夺下的圈子文化
近日,一项在线调查显示,74.2%的受访者表示身边存在“山头”、“圈子”现象,75.9%的受访者坦言当前社会以“山头”、“圈子”为代表的附庸思维普遍存在。47.2%的受访者认同,在当前社会环境下,“跟对人”比个人努力更重要。当下,附庸思维已经跨出官场,渗透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一种社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