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也是幸运的。
在我失去母亲之后,父亲和奶奶给了我加倍的温暖和关怀,亲戚和朋友给了我帮助和友情,老师和同学带给我歌声和微笑,社会各界热情扶植我这棵幼苗。
特别是我的父亲,不仅是慈父,更是严师,我的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父亲的心血。父爱同母爱一样是伟大的,神圣的。多少个风雪弥漫的黎明,父亲默默地目送我背著书包上学;多少个大雨如注的傍晚,父亲一手撑着雨伞,一手拿着我的雨衣仁立在车站等我归来;多少个不眠之夜,父亲教我读书、写作、背诵唐诗;多少个节假日,父亲拉着我的小手走进书店,漫步在公园……我从父亲这里汲取了力量和智慧,增强了信心和勇气,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父亲幼年丧父,中年丧妻,半生坎坷,两袖清风,在讲台上舌耕了25个春秋。父亲把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钱为我买书订报,给我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的条件,指导我写诗作文。
更让我感动的是,多少个日日夜夜父亲伏在案头,废寝忘食地一笔一画地在蜡纸上刻写着,刻写着娟秀的字体,精美的插图,漂亮的封面,一本170多页的油印本《绿草坪》终于诞生了。这是父亲为我刻印的第一本书。这本油印本《绿草坪》凝聚着父亲的多少心血,蕴含了对女儿的一片爱心!
滴嗒的春雨,吟诵着押韵的诗句;拔节的青苗,伴唱着合辙的春歌;我在紧张的读书学习之余,苦苦地在方格纸上艰难地跋涉着。1987年,在我小学毕业时,我的《学步集》(作文草稿)竟堆了厚厚的10大本,30万字。从小学三年级发表第一篇短文开始,到现在我已在《青海教育》《青海日报》《青海青年报》《西宁晚报》《艺报》《少年文艺》(上海)《金色少年》《中学生学习报》《春笋报》《中学生读写》《青海湖》《少年之友报》《中学生文苑》《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等30多家报刊、电台上发表了习作。中央电视台、青海电视台、西宁电视台及多家广播电台介绍了我的身世和作品,青海电视台拍摄的专题片《小作家——陈焱》已在东北、华北、西北13个省区播出。一些刊物的封面、封二也刊登了我的照片,介绍我的情况。我的名字被收进了著名作家巴金、冰心担任顾问的大型文献《中国当代青年作家名典》一书。我成了目前青海省作家协会、西宁市文学工作者协会里最小的会员。
绿草坪和我是有缘分的。我在青海省和全国的10多次少年文艺征文和作文竞赛的获奖作品中,好几篇都与绿草坪有关。当我参加青海省大中专、高初中快速作文竞赛,在60分钟内写成参赛作文时,我的灵感还是来自于绿草坪,并且被评为一等奖在刊物上发表。当我捧着烫金的荣誉证书时,我真有说不出的喜悦!这荣誉证书,对于我来说,似乎来得太早了些,以至于我都不曾有过思想准备。我流泪了,我的父亲流泪了,我的奶奶流泪了……
为了不断地充实自己,为了在砂石下挖掘到知识的清泉,为了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几年来我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各种书籍。我参加了《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主办的“全国中学作文和文学讲习所”和“中国小天鹅少年儿童文学函授学校”的函授学习,得到了作家杨臻、孙骏毅等老师的辛勤栽培和扶植,他们从百忙之中为我改稿、润色,帮助提供发表园地。《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这本在全国亿万读者中享有盛誉的高质量刊物,也热情地为我这棵幼苗培土、浇水,授予我“全国十佳文学少年”这一崇高的荣誉,并让我有机会来到这六朝古都南京,有幸见到这么多文学前辈、著名作家,聆听谆谆教诲;同来自全国的文学少年们以文雅会,切磋交流,同识共进。这是一次历史性的盛会,我感到自己真是三生有幸!
在作家杨臻老师的亲切关怀下,我的12万字的《绿草坪》一书已经由哈尔滨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这是一位14岁的小姑娘献给青少年朋友的一份珍贵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