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福利会宋庆龄奖学金的首批获奖者中,有一位颇有知名度的校园小歌手。他,就是上海市曹杨二中初一学生姚晶。
别看姚晶今年才13岁,他因唱歌而获得的奖状奖章却多得数也数不清。由于他的歌声优美,苏浙地区经常请他去演出,1993年“上海之春”少儿专场中,他的歌又是唯一的独唱节目。当年夏天,他又以和平小使者的身份出访日本,受到热烈欢迎,日本东京音乐学院院长对他的演唱给予了高度评价。此外,一些著名的唱片公司,还专门为他灌制了唱片和磁带,有一张名为“老歌新唱”的激光唱片中,就收录了他演唱的“卖报歌”、“读书郎”、“太阳出来喜洋洋”。
爱哭的孩子
说来有趣,姚晶唱歌的天赋最早是因为爱哭而被发现的。从刚生下来的那天起,姚晶便爱哭,从早到晚哭,那放开嗓门的大哭,把周围邻居折腾得几乎也要哭出来。无奈,大家便期待着他快快哭哑了可以稍稍喘口气。可奇怪的是,姚晶的嗓子即便连着几天的哭,依然响响亮亮,硬是哭不哑。爷爷奶奶没办法,还写了“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啼郎……”准备到处去张贴呢!难怪妈妈现在还开半玩笑地说,姚晶这个唱歌冠军,是从小哭出来的!
唱歌为什么
小学一年级时,中山北路一小组织音乐实验班,在近千名报考者中,经过严格的考试,姚晶被录取了,同时还进了普陀区少年宫合唱队。
二年级时,经学校推荐,姚晶被破格选进了上海音乐学院附小的“春笋业余合唱队”,在上音附小吴国钧校长和少年宫李炳富老师的精心辅导下,开始了四年多系统的训练。
为了学唱歌,姚晶放弃了许多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时间。每个星期天上午8时,他都要赶到上音附小学习唱歌,他家离音乐学院很远,很早就得起床,不能睡懒觉。一年四季风雨无阻,雷打不动。有一年冬天的一个星期天,上海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姚晶躺在温暖的被窝里,望着窗外白茫茫的一片,对爸爸妈妈说:“今天我们就不去了吧?”爸爸说:“这怎么行呢?这正是锻炼你的意志的好机会。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恒心,唱歌也是如此。”妈妈说:“我小时候也喜欢音乐,但那时没条件,更没有这么好的老师辅导,你要好好珍惜。爸爸妈妈送你学唱歌,并不是让你一定要成名,而是通过学音乐陶冶情操,锻炼意志,长大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听了爸爸妈妈的话,姚晶马上起床,赶到学校练唱歌。
这一幕,留在姚晶脑海里很深很深,至今一直忘不了。在四年多时间里,姚晶打下了扎实的声乐基础。
失败,成功
姚晶的演唱水平飞快地提高着,并且渐渐有了参加比赛的机会。但一开始,事情并不很顺利。在1991年举行的全国少儿音乐智力竞赛上,姚晶非常幸运地免试进入复赛,由于换气不当卡了壳,名落孙山了。哭了一个晚上,他居然没有灰心,照常上课训练。1992年6月“天龙杯”小主人卡拉OK大赛开始了,小学四年级的姚晶再次参赛。可不幸又降临了,进入复赛,他正患扁桃体穿透性溃疡,连吃东西部不能咽下去。但在决赛那天,舞台上还是出现了姚晶矮小的身材,一曲韵味十足的“拉网小调”压倒了所有对手,一举夺魁。同年,“大白兔杯”中小学生卡拉OK大赛,以及上海市学生歌会——中小学生独唱比赛,姚晶均获一等奖。
唱歌开始成了姚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晚上唱,连白天走路也忍不住一支接一支地唱。他美妙的歌声开始为更多的老师们注意。中福会少年宫的顾晓萌带着他参加了小荧星艺术团,领唱了少年宫建宫四十周年庆祝会的主题歌。他又为美术片“大气球”、“十二生肖”配唱主题歌,为台湾电视剧“小草”演唱了插曲。1993年6月,他还应邀去日本访问,为日本的中小学生、残疾人演出,受到热烈地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