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我的母亲

中国儿童资源网

追忆我的母亲

  母亲去世后,早就想写点文字性的东西来悼念我最亲爱的母亲。总被一些所谓的理由挤占了时间,空间。直到儿子呀呀学语,含含糊糊的叫声妈,这种念头才越发强烈了。心中顿然涌出的是一种感慨,一种愧疚,一种母亲健在的人所无法理解的丝丝苦意。   我的母亲是一位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女性,一位朴实的家庭主妇。母亲的一生是短暂的,但母亲是伟大的。   母亲生于六十年代,一个困苦,饥饿,艰难的年代。生于那个年代的她秉承了那个年代人的所有优良传统。母亲勤劳,朴实;任劳任怨。我不会用太多华丽的词来颂扬我的母亲,我只能像拉家常似的将一些陈谷子烂芝麻的琐事道出来,也许只有这样,我的心里才能舒服一些。 母亲高中毕业时正遇上文化大革命,没有机会进入高等学府进行深造,母亲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女们的身上。   我的外祖母不止一次对我们姐弟说:“你妈妈是个才女,十里八乡没有不认识的。”母亲总是笑笑说:“都过去的事情了,孩子们能成才是我最大的心愿。”我的父亲是一位老师,母亲与父亲结合时也是一位民办教师。但随着我们姐弟三人的相继出世,母亲就没有时间再在学校带课。她将全部的精力都倾注在孩子们和爱人的身上。“在农村,一家有三个高中生。真够受的”每逢听到村里人说这话时,母亲总是笑着说:“我一辈子就在农村呆了,可不能让我的孩子再受我这样的罪喽!”这一句话从我上初中,高中,直至大学,结婚,生子,都一直萦绕在耳边。   不知道该如何梳理一下我零乱的思绪。母亲的话还在耳边回响,可是母亲已经离去五年了。父亲是位农村小学校长,记忆中的他是不进农田的。我的母亲也支持父亲的工作,平素里,父亲都穿的体体面面,穿梭于学校于乡村之间;然而母亲总是披星戴月,满身泥,满身水地奔忙于农田中。由于被阳光长时间照射,皮肤黝黑黝黑的。小时侯的我总是爱打报不平的说:“妈妈你为什么总穿一些补定衣服,而爸爸却穿这么好?”母亲总是笑笑说“傻孩子,你爸爸是老师,如果穿的太孬别人看不起,我等你们长大考上大学,找到工作挣了钱给我买……”之类的话。而我们姐弟三人也不辜负她老人家,都相继考上了大学,从农村走出来了。然而,母亲 “临走”都没有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想到这里我的泪就要出来了。   在农村,劳动力的作用举足轻重。由于父亲是一位小学老师,而且是经常住校.我的母亲常常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在家里.在农村,庄稼干旱是常事。每逢那个季节,总能看到母亲满脸的疲惫。庄稼高了,一个女人家半夜浇田总是让人发怵。不是水跑到别人田里了,就是水泵不出水了。母亲一个人总是不吭不响。从来没有在我们姐妹面前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但每次农忙过后她都会语重心长地对我们姐弟三人说:“孩子呀,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走出这个农村。”直到现在我真正能明白母亲当时的心里是何等的苦。所有的苦水都是她一个人往肚里咽……   “爱孩子,母鸡都会,看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爱!”一位哲人如是说。母亲爱我们,但母亲从来不溺爱。母亲的爱,像涓涓细流在我记忆的深处沿着身体的每条脉络静静流淌……   母亲像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尽着一个母亲应尽的义务.承担着天下母亲承担的同样的责任. 没有一个童心未泯的孩子愿意干农活。我们姐妹也不例外。每逢暑假,麦假时,偏偏又是农村最忙的。酷暑难耐,别的孩子都是在在玩中度过整个假期。可是我们姊妹三人都是在“劳动改造”与“补习功课”中度过。一到假期,母亲总是带着我们三个姐妹讲着笑话去农田做些小活.拔草,捉庄稼上的虫子。有时不想去。 我们姐妹总是编了慌话说功课太多,而母亲总是有好的法子让我们跟着她去农田。到了田里,大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地头的浓荫下凉快。而母亲总是笑笑说“没指望你们干多少活,只是给我做个伴。”现在想想母亲真是让我们做个伴吗?她真正的用意是什么?我们家的孩子都非常懂事。这是村里人的评价。过了假期,我就暗下决心:在教室里一定要好好学习。曾经读到初中二年级时日记中的一段话:“每当我偷懒想玩,不好好学习时,眼前总是浮现出妈妈挥汗如雨在田里脸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劳动的身影。我发誓:一定要走出农村,让妈妈过上好日子。”于是便埋头苦读。在学校成了老师的“红人”班里同学学习的榜样。读朱自清笔下《父亲的背影》时,感受到那种朴实逼真的爱,我会流泪。母亲烈日下挥汗如雨辛苦劳作的身影陪伴着我在书桌前直到整个学生时代。   母亲的坚强我会永远铭记在心。“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而当我们姐妹都双双考入大学时,母亲却病倒了。大学二年级,六月十二日是我一生都无法忘记的日子。中午十二点,接到父亲从家里打来的电话,我整个人都瘫在了地上。从家来时母亲还送我到车站。“妈妈怎么了,到底怎么了?”我拿着电话大声哭喊着。我恨自己怎么跑到武汉去读书。为什么离妈妈那么远,为什么五一假日期间不趁机会回家去看看。为什么半年妈妈就病倒了……放下电话刚刚买的米饭被我洒了一地。同学们纷纷围上来,说的什么我都不记得了。只记得我当时说“我要回家,你们送我去车站,去车站……”十个小时的长途,我整个人像一桩木头……   几经辗转,终于下车了,回到医院都已经到晚上十点了。半年没见,病床上的母亲瘦的皮包骨头。.见到母亲的第一眼,我什么都说不出来,抱着母亲大哭.而母亲却还强作欢颜。劝我说,“回来了,哭啥?妈就是有点想你……”写到这里我的泪又来了。接下来的我迫切想知道母亲患的什么病,可是父亲却总是避开我的话头。半夜里,当母亲睡着的时候,父亲却不在了病房。夏天的病房弥散着一种刺鼻的药水味。走出病房,发现父亲坐在病房外一个小石凳上不停地抽烟。我陪父亲坐下来。猛然间,我发现父亲老了。不知什么时候鬓角的头发都白了。眼睛红红的,明显是刚刚哭过。“你妈妈…得了…脑癌,已经到了…晚期”父亲哽咽着说。轰,我的头像是被辟开了一样,心在一点一点地下坠,奇疼,无法忍受.我将头碰在石桌上,用嘴拼命地咬自己的手. “不是真的……不是真的……”我大哭着跑到病房.握着母亲的手。常言:女儿是妈妈最贴心的小棉妖,我愧疚。因为,我与母亲呆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了,我与母亲交流的太少了。我还没有来得及报答我的母亲;还有好多好多的心里话想与她说,还有好多讲不完的学校趣事,还有……我的泪止不住地流,一开始只是哽咽,接着抽泣继尔嚎啕大哭。尽管我知道这样对母亲的身体没有一点好处,可是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哭声把母亲惊醒了,她吃力地坐起来用手理顺我脑门上零乱的头发,摸着我的脸说: “孩子,哭啥,这么大了,人家笑话……” 我的泪又充盈了眼睛。知道母亲的病情后,一刻钟我都离不开母亲,生怕离开的一刹那母亲就闭上眼睛,我再也看不见了。然而,在与癌症顽强抵抗的过程中,母亲始终是微笑着看着我们姐弟三人,与往常一样,谈着我们的学习,我们的学校趣事.。此期间,弟弟妹妹始终不知道母亲得的什么病.我和父亲及亲人商量好了,说他们太小,不要让他们知道,可是我一次一次地泪都止不住,我不能再让母亲看到我非常难过的样子了。于是每次想哭的时候我都告诉母亲:我出去凉快一会,抑或是去厕所之类的话。母亲好像看出了什么,用一双饱含深情的眼睛看着我,问:“我是不是得了什么不治之症?如果这样的话,你可要好好待你的弟妹,你们三个一定要争气……”我告诉母亲不要乱想,很快病就会好的。在医院的一个多月,母亲一天天消瘦下去,病痛越来越严重,可是母亲从来也不叫痛,身上扎针扎的都没有了一处好地方,她仍然在积极地配合着医生。再苦的药都会闭着眼睛,皱着眉头喝下去。我知道,母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而母亲总是看着我们三个说: “你们要好好吃饭,咋一个个都瘦了呢?”我不能听到母亲说出的任何与关心呵护我们的任何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甚至不敢与母亲对视,每次细细观察母亲都是趁她睡了以后.我太脆弱了。我总是自言自语:妈妈还没有穿我给她买的新衣服,还没有吃过我给她买的一口东西,不能走呀!总是祁求上天保佑,保佑我的母亲能坚强的挺过来。然而癌症这个恶魔最终也是不放过我可亲的,善良的母亲.我的哭声也打动不了上帝,二零零一年农历七月初七.一个我一生都无法忘记的日子.四十八岁的母亲走完了她短暂而平凡的一生.永远离开了我们……   养儿方知父母恩。这句古语不知绵延了几个年代。儿子出世后我才深切体会到这句话的内涵。每一个孩子都倾注了父母的全部心血。记忆中青春期的我总爱树自己的观点,爱闲母亲唠叨,罗索。还时不时地也母亲拌嘴。而母亲总会说“孩子,大了你就会明白了。”直到现在才真正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   我现在的追忆也只能是缓解一下内心长期思念母亲的痛苦,愿天下所有的年轻人都要善待自己的父母。所有的回忆最终汇成一句话:母爱永恒,母亲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