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评:从这篇习作中,可以看出这位同学是一个很认真很仔细的同学,对理发这件事并没有记成流水账,而是有所侧重,理发前的担心、理发中的伤心、理发后的开心,心理描写层层递进,情感细腻,叙述真实,把心理描写融入到细节之中徐徐展开是本文最大的优点。
点评人:泉州晓婷
星期六,妈妈突然叫我去理发,顿时,我的心里冒出了一百个不愿意,害怕地想(心里头嘀咕着):(“)这把头发可是我的骄傲啊!我最喜欢留长头发了!哎呀!理发师会不会把我的头发剪得跟男孩子的头发一样短的呀(?)!(”)可是母命难违,我只得(好)硬着头皮极不情愿地跟着妈妈无精打采地去理发了。 (心理描写把握准确,为下文的情节推进开了好头。希望在今后的习作中注意语句的简练,)
“咔嚓、咔嚓”,刚进理发店,我就听到剪刀剪头发的声音,瞬间,感觉理发店就像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地方??“恶魔的住所”!只见几个男理发师正在熟练地为顾客剪头发、烫头发或洗头,忙得不亦乐乎,大粒大粒的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来。可他们的脸上却丝毫没有一点疲劳的神情,取而代之的是一缕缕淳朴的微笑。 (延续前段的心理描写,符合文章结构要求。但应该通过描绘理发师的理发动作来反衬内心的害怕。)
这时,妈妈拍拍我的肩膀:“咏欣,快坐在一边等!”我乖乖地坐在长椅子上一声不响地等待着,一想到要剪头发,我的头又颤抖起来,妈妈见我那么害怕,连忙走过来小声地说:“不要害怕!剪完给你买雪糕吃!”尽管妈妈好言好语地安慰我,可我还是胆战(颤)心惊的。 (“一声不响”这个词用得好,担心的神态显露无遗。)
十分钟过去了,突然,一位衣着朴素的姑娘从昏暗的屋里走出来,她(到我面前)亲切地问我:“你是来剪头发的吗?”还没等我回答,妈妈就插嘴说:“是的,把她的头发剪短一点就行了。”姑娘没有回答,只是招呼我坐好,然后拿出一把棕色的梳子和一把锐利的剪刀,温柔地对我说:“我开始剪了。”我怯生生地点点头。 (随着剪发的开始,作者的担心跟着升级。)
姑娘先往我的头上喷了一些水,拿起梳子,为我梳(理)了几下头(发) ,然后抓了一把长长的头发,用夹子一夹,(紧)接着明晃晃的剪刀便“粉墨登场”了。只听“咔嚓、咔嚓”几声,一把又一把头发悄无声息地掉下来了。那些头发有的(“)难过(”)地垂着头,有的在伤心地(“)哭泣(”)。我望着它们可怜巴巴的样子,不禁心疼起来,想:我亲爱的头发,对不起,我们要永别了!再见吧!那些头发仿佛听懂了我的心声,纷纷飘落在我身上,像在与我分享着“离别之情”,“嘱咐”我别“忘记”它们。正想着,一把头发又掉下来,我比先前更心疼了。 (有一头亮丽飘逸的秀发,是一些女同学的梦想。因此当看到自己的头发“纷纷飘落”时,作者的心疼自然可以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