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灯的故事

中国儿童资源网

天灯的故事

  年过半百,脸上满是雀斑的布商,郑重其事他说:“天灯!这名词叫得好!盼望有一天它再亮起来!”

  哑着声音的老茶客,抹了一下胡髭,“家在罗店镇,上了年纪的人,谁都记得那——”说到这里,喜欢开口攀谈的忽然哑住了,但是大家都知道他要说的是“天灯”两个字。

  “‘天灯’!”顶着压发帽儿的,怕大家不了解,又是满脸不高兴地补说这两个字。

  “要不是东洋强盗登陆烧杀,陈家房子不遭大难,那天灯不会不亮起来的!”大胖子茶客又是“咚!”的一声,把茶杯放下特别重。

  “唉!——”坐在角落里的嘴唇两旁长起两撇黑须的茶客,长长地叹了一声,摇了摇头,一个字也没有说。

  我怕上学迟到,舍不得走也得快走。

  这天放晚学回家,吃过夜饭,我不肯错过机会,向着审阅大学生论文的爸问着:“听说我家北墙上,从前装过一盏灯,黑夜里走路方便,大伙儿喜欢它,赞它叫做‘天的’,可是不是?”

  爸全神贯注在那份卷子上,不做声,也许我的话他没听到,心无二用嘛。

  妈停下手中的针线活,望着我,半晌,才轻声地插嘴回答:“这还是你爷爷在世时,一生行善,关心夜间路人来往,特意在自家北墙上,先请匠人装置了铁架,然后放进一盏煤油灯,外加一个玻璃罩,一到夜里,照亮了我家墙外,光线一直照到北边的三叉道口……”

  “好事!”我不待妈说完,脱口而出。

  “你爷爷做的好事,你爸接着做。”妈又轻声地慢吞吞地说,“镇上的人,也称赞你爸干好事,并且照旧把它叫做‘天灯’!”“是好事,那为什么不一直干下去?”我带点儿责问的口气,“前几天夜雨里,一个铁匠跌伤了!”

  妈瞪了我一眼,半晌才又说:“啊哟!你还不知道,倭寇从东海岸登陆,咱罗店镇给烧毁了大半个。我和你爸用大包袱裹着你,直逃到四十里外的冈镇避难。等到我国的军队把他们赶下了海,才回得家来。只见房屋半毁,灯和它的铁架子不知去向了——”说着,说着,喉头哽咽,说不下去了。

  我恨海盗,可一心在天灯上,又追问了,“灯,还该装上,为什么不?”妈不做声,我转过头去,望着额角上渗出汗珠的爸,手头一叠大学生课卷,就把话咽下去了。

  爷爷留传下来的一口老自鸣钟,幸亏当年它躲藏在楼梯旁的壁角落里,没遭到倭寇的毒手,此刻它忠实地“镗!镗!……”一连鸣了九响,仿佛响亮地赞美着我家两代人做过的好事,同时还报告到了该休息的时候了。

  爸果真放下了笔,把大学生的课卷放整齐了,堆在身后缺了一条腿的茶几上,然后抬起头来,眯着眼睛,看了我们母子俩一下,苦笑着,没说一句话。

  我不敢再多嘴了,想到自己明天第一堂史地课的月考,也乖乖地独自上床去了。

  以后,我在家里不再提说北窗墙外的灯,知道这事儿很触动爸和妈的心。

  暑假进夏令营,完了以后,也就秋季开学。天气一天凉似一天,秋高气爽,校园里上百盆菊花,全都开出灿烂的黄花,如果它们夜里也能放光,移置在我家墙外,夜间就不愁有人摔跤了吧,我禁不住幼稚地幻想着。

  冬天到来,自家天井里的蜡梅,怒放着又香又黄的花朵,我又默默地想着,要是它们入夜也能放光,移种在我家北墙外,岂不是可以作为一种灯花吗?

  一连几个年头,我自个儿想起墙外该有盏灯的事。

  爸是有心人,好事做了不说,想到就做,我早已看出来了。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