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日上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急诊综合外科,7岁多的豪豪(化名)正在病床上看动画片。就在前一天,他刚接受完开腹手术,医生将豪豪体内的食物残渣取出。目前,正在恢复当中。
豪豪妈妈江女士说,不久前,豪豪姐姐在邻家柿子树上摘了7个柿子,当时还未成熟,两人各拿了一个柿子吃。
次日下午,豪豪吃了第二个柿子,结果出现了肚子胀的状况。“他4天没拉大便,肚子胀胀的。”江女士说,儿子状况没好转,她带着去当地医院检查,医生怀疑是肠梗阻,建议转院。9月27日晚上,江女士带着豪豪来到湖南省儿童医院。经检查,豪豪腹部可见局部肠腔积气,腹腔积液,腹腔肠管广泛扩张,被确诊是肠梗阻。9月29日上午10点,医院安排了手术。“开腹后发现他肠道内有很大的异物。”医院急诊综合科医生文佳冰说,由于异物较大,很难通过肠子的蠕动将这个异物排出,最终医生协助将异物排出体外。
医生表示,空腹吃柿子易引起肠梗阻,柿子含有较多的果胶、鞣酸,与胃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以溶解的凝胶块,易形成胃结石。空腹吃柿子,大量的柿胶酚和红鞣质收敛剂与胃酸凝结成硬块,形成“柿石”。
这样的事情不是个例——
2015年3月,湖南株洲的吴大爷,感觉肚子慢慢又胀又痛,而且是痛一阵好一阵,严重的时候痛得全身大汗,并且四五天来腹痛越来越严重,疼痛难忍。检查后,发现腹痛的原因是肠梗阻,而引起肠梗阻的原因竟然是胃肠里面的结石。
“最近是不是吃过柿子或者柿饼?”医生询问老人。老人这才想起来了,之前半个月前,在山上干活的时候肚子有点饥饿,就顺手摘了几个野生小柿子吃。
2015年,乐清一名年近8旬的阿公很爱吃柿子,曾经一下子买了2公斤,2天内就吃完了,有天还空着肚子当做早餐吃。
谁知,柿子吃后三四天,肚子开始闹事了。又过了2天,腹痛愈加明显,一阵阵的,还感觉到自己肚子里有“气块”在窜动,慢慢地整个肚子也开始膨胀起来,肛门排气和大便也没有了,还有恶心呕吐。子女们感到病情严重,急忙送他到医院。
医师介绍,这名老伯是因为吃了柿子患了急性肠梗阻,即柿石性肠梗阻。老年人胃肠道蠕动功能较差,因此也更容易患“柿石”。事后,医生从老伯的体内取出一枚鸭蛋般大小的“柿石”。
吃柿子要注意以下五点:
一: 空腹不能吃柿子:
因柿子含有较多的鞣酸及果胶,在空腹情况下它们会在胃酸的作用下形成大小不等的硬块,如果这些硬块不能通过幽门到达小肠,就会滞留在胃中形成胃柿石。小的胃柿石最初如杏子核,但会愈积愈大。如果胃柿石无法自然被排出,那么就会造成消化道梗阻,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呕吐、甚至呕血等症状,曾在手术中发现大如拳头的胃柿石。如果胃“有底”的话,就可避免胃柿石的形成。
二:控制每次吃的量:
柿子中的鞣酸能与食物中的钙、锌、镁、铁等矿物质形成不能被人体吸收的化合物,使这些营养素不能被利用,故而多吃柿子容易导致这些矿物质缺乏。又因为柿子中含糖较多,所以人们吃柿子比吃同样数量的苹果、梨更有饱腹感,从而会影响食欲,并减少正餐的摄入。一般认为,在非空腹的情况下,每次吃柿子以不超过200克为宜。
三: 吃后要漱口
柿子含糖高,且含果胶,吃柿子后总有一部分留在口腔里,特别是在牙缝中,加上弱酸性的鞣酸,很易对牙齿造成侵蚀,形成龋齿,故而在吃柿子后宜喝几口水,或及时漱口。
现在市场上有一些看上去很诱人的、红红的柿子,但吃起来一点也不甜,它们很可能是用激素催熟的。因为从外表上很难区别,所以建议你先买一个尝尝,再决定是否需买更多。
四:柿子皮不能吃
有的人感到吃柿子的同时咀嚼柿子皮比单吃柿子更有味道,其实这种吃法是不科学的。
因为柿子中的鞣酸绝大多数集中在皮中,在柿子脱涩时,不可能将其中的鞣酸全部脱尽,如果连皮一起吃更容易形成胃柿石,尤其是脱涩工艺不完善时,其皮中含的鞣酸更多。
五:不要和蟹、鱼、虾同吃:
中医学中,螃蟹与柿子都属寒性食物,故而不能同食。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含高蛋白的蟹、鱼、虾在鞣酸的作用下,很易凝固成块,即胃柿石。
糖尿病人勿食,柿子中因含10.8%的糖类,且大多是简单的双糖和单糖(蔗糖、果糖、葡萄糖即属此类),因此吃后很易被吸收,使血糖升高。对于糖尿病人而言,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者更是有害的。
秋季吃柿子要特别注意的几点
秋季上市的柿子,是人们比较喜欢食用的果品,甜腻可口,营养丰富。
据研究测定,在每百克柿子中,含有蛋白质0.7克、脂肪0.1克、糖11克,能产生48千卡热量。此外,柿子还含有钙、磷、铁等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但是,大量贪食,或不合理食柿子,则可造成胃“柿结石”,因为,柿子中含有大量的果胶和胶酚,这两种成分在柿胶和柿核中尤其多。
所以食柿子有八不宜:
1、不成熟的柿子不宜过多食用;
2、空腹饥饿时不宜食用;
3、过度劳累疲乏时不宜食用;
4、不宜同食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