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胎儿的学习

儿童资源网

什么是胎儿的学习

胎教 2013-06-10 发送到微信

  胎儿的条件反应学习、潜伏学习告诉我们,胎儿早期经验是很重要的,它对胎儿出生后的学习有很大影响。过去我们知道儿童时期及时给予适当的剌激和进行适当的活动,能促进儿童心理的正常发展。现在看来胎儿期就应该开始这些活动了。儿童学习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儿童5岁前包括胎儿期和婴儿期的早期经验。而且,人的习惯和态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儿童早期经验所决定的。对动物进行早期剥夺的实验就证明了早期经验的重要性。现在可以说,不实施胎教,不给胎儿以良好的刺激,不让胎儿形成早期经验,也是一种早期剥夺,胎儿就不能形成早期经验,这对胎儿及其出生后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生理心理学家还告诉我们,胎儿和新生儿一样,都有一些专门的反射和反应形式,而且表现出一种泛化的机体特征,即大量不同种类的剌激中任何一个剌激,都能引起胎儿和新生儿的反应,胎儿泛化活动积极,当他成为婴儿后,发展较精细的专门化运动最快。有一个试验告诉我们,胎儿在子宫内的运动,即通过剌激——反应学习后的胎儿形成的运动,可以预示胎儿出生后行为的发展速度。12个母亲在妊娠最后2个月中,每1周里,每人记录1次她所感到的胎儿的运动,时间长度为5小时。然后总结这些记录;每个胎儿根据自己的记录得了一个运动分数,表明胎儿平均在每10分钟内运动了几分钟。胎儿出生6个月后,对他们作了行为发展的格塞尔量表测验。测验由这样一些作业组成:让婴儿投1个东西到杯子里,独自坐,或找一个落下来的东西,等等。结果显示胎儿运动成绩和完成格塞尔量表的行为呈正相关(约0.65)。例如,在投掷1个东西到杯子里的测验中,通过的婴儿其胎儿运动分数是5.76,失败的婴儿的分数是3.31;在独自坐测验中,那些通过的婴儿,其胎儿运动分数是4.88,那些失败的婴儿的分数是2.90。研究者作了如下的解释:母亲感到的运动指出了胎儿泛化行为的发展水平,虽然记录的是泛化的行为,但从中依然可分化出婴儿的各种精确活动。因此机体在其泛化行为的发展中水平越高,他的精确活动分化得越快。这个试验再一次表明,胎儿学习的不同程度,造成胎儿运动的不同程度;胎儿运动的不同程度,又造成出生后儿童行为发展的不同程度;而出生后儿童行为发展的不同程度,最终造成了发展中的个体差异。这也就表明,经过和未经过胎教的儿童,他们发展中的个别差异是很大的。可见,胎教学习多么重要。
  那么,胎儿学习造成了生理机制怎样的变化呢?
  现在,国内外专家都认为,学习能促进突触的传递作用。通过对动物脑部解剖和观察,发现学习使神经元轴索末梢的数目有所增加,它们的体积有所增长,其形状更接近于树突表面。这就是说,环境剌激造成的学习,可以改变大脑皮质的体积与重量。试验者把大鼠饲养在内容丰富的心理环境中。结果发现,同生活在贫乏的饲养环境中的大鼠相比,前者的皮质较厚且较重。胎儿学习也会引起生理机制同样的变化。首都医学院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有专家曾对受噪音剌激后堕胎的胎儿进行脑解剖,发现受迪斯科舞曲和工厂机器摩擦刺耳噪音剌激的胎儿,出现脑组织神经细胞线粒体肿胀和内质网扩张等变化,显示了胎儿脑组织起微结构有改变。显然,良好的剌激形成良好的学习,又造成良好的生理机制结构变化;而不良的剌激也必然形成不良的学习,又造成不良的生理机制结构变化。由此可见,胎儿学习很重要,但也有良与不良之分,为人父母者对此一定要慎之又慎。
  学习的生理机制又与神经传递物质有关。有试验表明,突触接受刺激后,能使神经传递物质密度增加,进而使突触功能增强,诱发大脑皮层形态变化,如皮层的重量增加,皮层的神经元增大,突触的密度增加,皮层胶质细胞增加等,证实促进早期发育的干预措施(良性剌激)是有积极作用的,感觉的刺激具有对感觉发育和学习能力的支持作用;神经突触中传递效能较高的,其学习能力比较强,学习的生化机制,能够补充神经结构机制。神经传递物质对学习能力有直接的影响,例如,身体中有较多乙酰胆碱与能分解乙酰胆碱的酶——乙酰胆碱酯酶的大鼠,其学习能力就强些。如果将二异丙基氟磷酸给予那些进行迷津实验的大鼠,那么由于该药能提高乙酰胆碱的水平,因此能促进作业的完成。神经传递物质的这种作用,是否能影响胎儿大脑机制呢?遵义医学院研究胎教的专家把乙酰胆碱注射到妊娠母鼠体内,然后解剖观察母鼠和胎鼠的脑组织,并设对照组作比较,结果表明神经传递物质乙酰胆碱,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胎盘,流到胎体,传到胎脑,使之影响胎儿的大脑发育。这个实验揭示了胎教的机制,也揭示了学习的生化机制,使我们对胎儿学习的科学根据,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