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我记得我的双胞胎女儿在唸国小一年级时,為她们订国语日报,结果她们看完报纸并没有将报纸收好,我就将报纸停订了,二个月后,她们又跟我讲要再订国语日报,我问她们: 「你们订国语日报做什麼?」她们说:「我们要看小画家。」那时候浮现了一个念头,这个孩子很浪费,一份报纸十二版,你们就只看那四格,不觉得浪费吗 ? 后来我念头一转,為什麼非要看其他部份,為什麼不能只看那四格小画家而订国语日报,所以就问她们:「那你们想订多久?」她们决议要订二个月,一人负责一个月的报费;若她们将报纸收好,我就将报费退还给她们,如果我们能将自己内心的杂音弄清楚,让心平静下来,自然而然我们就能去感应别人的内心世界,去体会别人在想什麼!
记得二年前在台中参加禪七,在团体结束后,回程车上,车上有位师姊说,有些夫妻问题经过禪座好像可以解决,起初我还不大清楚為什麼,后来,我接触了这个领域之后,才瞭解:当一个人内心很平静,比较能感受自已的起心动念,也就比较能够去体恤别人的感受,当然,也就对夫妻关係有所帮助。再谈到亲子关係的部份也是一样,因為和孩子关係太密切,涉入太多情感,所以处理亲子问题时,要做到内心平静真的很不容易,但让内心先平静下来,真的很重要。
当父母的,有一个观念很重要,就是生命没有固定的形态,在一般父母眼裡,认為孩子从国小、国中、高中、大学,甚至研究所一路读上去,才是最理想的形态,我举个例子让各位参考看看:有个国小三年级的学生,还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他的老师非常担心这个学生的前途,没想到,经过十几年后,学生回来找他的老师,老师关心的问他,在做什麼工作?收入多少?那个学生回答,现在做建筑工,目前景气较不好,每月只有三十几万收入。
老师惊讶的问,建筑工怎麼会那麼好赚?那个学生说,他做的是高楼大厦接钢骨钉。老师这才想起,这个学生,小时候不会读书,只有一个专长,就是爬椰子树,只要几秒鐘就可以爬到树顶上。结果他就是靠这个专长,每月可以赚三十几万。所以我们做父母的,要认清这个观念:每个孩子来到人世间都有他自己要走的人生路,没什麼人生形态才是最好的。哈佛大学校长,曾在毕业典礼上,讲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他向台上领奖的学生说:「你们不用太骄傲,因為你们都要回学校当教授,向学校领钱。」他安慰坐在台下没有领奖的学生说:「以后哈佛的发展,都要靠你们的捐献。」其实,人生很难讲,只要我们把心放宽鬆一点,也就比较能接纳孩子各式各样的发展了。
接下来,还有一个观念必须建立,就是「天下有不是的父母」。中国人常讲「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父母亲也就常用这句话来否认自己做错事,因為事实上凡人都会犯错,当然父母亲也是凡人也是会犯错。如果父母能建立以上两个观念,再来谈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也就容易多了。
倾听孩子的方法是:
?平常培养一些聊天的经验:
平常我的工作很忙,跟孩子相处的时间不多,我用了个不错的方法就是陪他们睡觉,在孩子快要睡觉时,他的警戒心很低,不会像平常,你跟他讲话他会回答: 「不知道」、「没有啊」、「不是我」防卫性比较高。你就随意跟他聊,不要存有任何目的.不要想要解决什麼事情,只是「纯聊天」,到最后,孩子也就喜欢跟你聊。根据科学研究,一个孩子如果在很小的时候,你经常跟他说话、讲故事、陪他玩、有身体的接触,常能帮助这个孩子更聪明。所以,我经常跟我孩子讲话时,顺便帮他按摩,尤其他喜欢我帮他抓耳朵,很快他就会睡著了。久而久之,孩子就喜欢和你聊天,因為那是一个愉快的经验。我举一个相反的例子,在台中有个学员来找我,因為他的孩子不让她进入房间,这个孩子大概嫌妈妈太捞叨了,就把房门锁起来,妈妈就把锁拆了,孩子就又在房内加装门閂,妈妈就把门踢坏,终於进去了,拿了一本书,陪孩子唸书,过了两二天,孩子就受不了,妈妈说,我在陪你唸书,孩子却说,你不是在陪我唸书,是在监督我。所以,我们做父母的大概很不安心,那份不安心,让我们想弄清楚孩子在想什麼、做什麼,也影响我们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