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育儿参考(一)
盖茨7岁时已能熟背3万多字的《圣经》马太福音,其字数相当于六本《老子》字数的总和。
2、机理
一再重复的念唱,即使没有刻意去理解,所读唱之内容,也会烙印在潜意识里,而潜意识的妙用,就是无需经过意志的运作,能直接地、默默地、自然地影响着人类的思维与行为。盖茨就说,背经,在他后来的生活中,让他深受启发。
我国古人也重视儿童读经,选择古圣贤的智慧精华,如《大学》、《中庸》、《论语》、《孝经》、《三字经》、《千字文》等,并认为,假以时日,读经的人,多少会受到经典的潜移默化、陶冶性情。
现在幼教读的是“小猫叫,小狗叫,开学了,老师好”,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有多少文化根基?“范跑跑”、“学生杀师”、“躲母的博士”等,暴露出的人性的缺失,当和人文教育缺失有关!
3、轮流唱歌给孩子听
犹太人的父母,每天不是经常跟婴儿说话,就是播放音乐给婴儿欣赏,或由父母轮流唱歌给婴儿听。
他们还时常在婴儿的摇篮或床边四周挂许多图画,使婴儿能够经常观看,并且常常更换这些图画,以便刺激他们认知的能力。
新近的脑科学研究证明,艺术不但具有右脑开发的功能,并且能促进大脑皮层对边缘系统(有情绪脑之别称)的调节,提升人的情商。
还有实验研究证实,音乐可以增强儿童的认知系统、感知运动系统和应激-反应系统,提高儿童的记忆力与情绪智力。
2 智商:记忆学习,开发大脑后天潜能
1、 学习方式对比
大脑分左右脑,左脑追求记忆和理解,右脑则被称为“图像脑”。
(1)重左脑学习:
个案1中的那位大班小朋友,做数学题,看拼音识字等,都是在用左脑学习。
现在世界上普遍的教育方法是:“先记简单的,再记难的”、“先理解,再记忆”,这种模式是分析性的、成人式的,是把成人的思考方法强加给儿童。因0-6岁是大脑快速发育期,所以学龄一般定在7岁。
我国一些重视早教的父母,生搬硬套地将小学的教育模式拉到幼儿期,就像让小孩挑成人的担子,可能有害大脑发育。
(2)重右脑学习:
犹太人认为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一般从一岁半开始让孩子背诵,即开始有意识的接受“记忆训练”。
背诵,并非是强记硬背,而是像唱歌那样,背诵朗朗上口的音律感强的经典文章。因“经典”,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结晶”,孩子在背诵的过程中,在潜意识中贮存了丰富的智慧。
到了三四岁时,开始在私塾里面学习,继续进行“记忆学习”,即“指经读书”,在朗诵过程中,让文字像图画那样,整体性地,自然而然地刻进脑海,轻松地识文断字。
大量背诵的方法,是培养天才的真实方法。巴金小时候背熟了《古文观止》等两百多篇散文的选集,他说,当时只能说是似懂非懂,只是将文章储蓄在脑子里面了,慢慢地体会到了它们的好处,慢慢地摸到了文章的调子,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以前日本人的做法也是“素读”——不求理解含义、只照着字面朗读汉籍《论语》、《孟子》等。战前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科学家有10个人,他们全都作过“素读”练习。
2、机理
0-5岁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这个阶段孩子需要大量的接受各种信息,让散乱的神经细胞,组成神经网络,因此,对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讲,“读书识字”不是负担,而是生理需要,而儿童巨大的记忆潜能,也正是大脑快速发育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