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叱责孩子吗?
反之,没有自觉的要求,即使可以强迫一个时期,也不可能持久坚持下去。这是因为一个人不论做什么事情和学习什么东西,只有当他把自己的身心都投入到那件事情上时,才能做好或学好。我有一个同事为了培养儿子画画,她有好几年没有休息过礼拜天,也没有休息过寒暑假。因为一到礼拜天、寒暑假,她就要陪儿子到少年美术班去上课。儿子在她的监督和半强迫下画了二、三年,当然也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还得过奖,受到过外国朋友的称赞。但是,当那个孩子一人小学,母亲不可能时刻控制住他时,他就再也不拿画笔了。
另外近两三年社会上又兴起了经商热。人人都只想赚钱。于是有些父母不让孩子读书,要他们未成年的孩子辍学去做买卖。这当然是一种短视,而且是极端错误的,贻误了孩子。因为经商、做买卖也是极端需要知识的。一个文盲是做不好生意的。
而且更糟糕的是:有的孩子要读书,死命要读书,不肯去做小买卖。可是父母则钻到钱眼里去了已经出不来了,强迫自己的子女辍学。曾有一个县的商人,就因为强要念中学的女儿辍学去做生意,女儿不肯。在父亲的一再逼迫下,自杀了。
所以,作父母的绝不可以滥用自己的权威,强迫子女做他们所不愿做的事。哪怕是好事,父母的要求是正确的,也只能耐心地开导,绝不能一意孤行,强迫、蛮干。
●孩子需要赞许、表扬和鼓励
父母希望自己的儿女成才,对儿女的学习成绩通常十分重视。即使平时没有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辅导他们的功课;但每逢考试,不分大考小考,家长总要问一问成绩,看一看分数。孩子得了高分,孩子得意,父母也高兴。又是赞许,又是奖励。家长这样作,肯定孩子学习上的成绩,与孩子分享成功的欢乐,鼓励孩子继续进步是正确的,也是应该的。因为人都需要别人的关怀,需要鼓励,何况孩子?!
但是,有的父母一看到孩子的成绩不好,或是考试不及格,脸马上就沉了下来:“怎么考得这么差?!真丢人!”或者:“不及格,你的书怎么读的?真是蠢死了!”孩子没有考好,或者不及格本来就有些着急和不好意思,甚至难受。羞耻之心人皆有之。因而,这时孩子最需要的是亲人的关怀,尤其是父母的关怀。如果这时父母能更加关心他一些,帮助他找出失败的原因,鼓励他从中吸取教训,努力学习。孩子也可能会奋发努力,赶上进度。反之,如果像前面所讲的那样一味指责,孩子只会更加悲观。失望,甚至内心很可能反抗:“丢人就丢人,我笨,我学不好!”进而走上撒谎、涂改成绩的道路。这样的事,不是没有;而是经常发生。
还有一种情况也是值得注意的,就是有些孩子别的成绩都好,偏偏主科成绩不好。我就过见过这样的孩子。于是她母亲说:“虽然你的体育和劳作成绩好,得了满分,但是算术不及格,这有什么用呢?!”主科比较难学,孩子算术不及格确实不能忽视,应该督促孩子努力学好;但对孩子在体育和劳作课上取得的优良成绩也应该肯定和赞许。而且体育和劳作要得满分,孩子也是花费了劳动和汗水的代价的。同时,孩子的体育和劳作好,使孩子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和热爱工作的习惯,对儿女今后的成长也是十分重要和有益的。父母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当孩子畏惧困难或由于某种原因而没有学好算术,甚或语文等主科,这当然是严重的不足。中小学教育是打基础的阶段。它要求全面发展,平衡发展。因之,父母应及时指出,帮助孩子认识其重要性。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教导孩子的方法有两种:肯定成绩,发扬优点,鼓励再进;认识和矫正缺点。这两种方法各有各的效用,相互补充。前者肯定成绩比较容易做到;而后者要矫正孩子的缺点就不容易了。它既要求耐心,也要求爱心。这两种方法实际上是对子女教导的两个方面,不可偏废。如果父母过于注意孩子的缺点。这里要说明一下,孩子是不可能没有缺点的,没有缺点的孩子是没有的。区别只是孩子缺点的大小。父母如果看不到孩子的优点,就会对孩子责备过多,以致夸大缺点,对孩子身心产生不良影响。因之,父母必须善于发现自己孩子的优点;并且诱导孩子发挥自己的长处,来克服自己的短处。不论是体育课或劳作课,只要是孩子感到得意的学科或是孩子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就应当予以肯定。称赞,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感到头痛的科目,他们就会有信心去努力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