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16~20)

儿童资源网

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16~20)


  建议四:让孩子有计划地观察事物。
  父母要帮助孩子拟订观察的计划,让孩子明确观察的对象、任务、步骤和方法,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观察。
  焦涤非在念小学三年级时,一次跟父亲来到铁路边。平时很爱观察的焦涤非发现铁轨是一节一节连接在一起的,而且两节铁轨连接之处都有缝。他想,为什么不用一根长长的铁轨却在连接处留下一道道缝子呢?
  于是,他就问父亲,父亲答道:“因为钢铁会热胀冷缩,如果用一根长长的铁轨或接头处不留缝隙,那么铁轨在炎热的夏天就会膨胀变形,七拱八弯的,火车就会出轨。”焦涤非听后,仍感疑惑难解。于是父亲说:“若不信,可以自己测量测量。”
  在父母的支持和帮助下,焦涤非通过观察测量发现,温度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气温每下降
  让孩子观察的事物应该从简单到复杂、观察的范围从小到大、观察的时间从短到长,这样有计划地指导孩子观察事物,有利于逐渐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例如,父母可以鼓励孩子自己种一盆花或其他植物,每天观察其变化,并写观察日记,父母则不断给以指导。这样,孩子由于在观察过程中充满了兴趣,因此,往往可以观察到丰富的内容,效果很好。再比如,父母可以让孩子观察父母怎样做菜,然后让孩子一边观察,一边学着做。这样,孩子不仅提高了观察力,而且还锻炼了动手能力。
  第20种习惯观察(3)
  建议五:在观察后对孩子进行提问。
  许多孩子观察后就把观察的过程放在一边,这时,如果父母能够在孩子观察后进行提问,不但可以检查孩子观察的结果,而且可以促进孩子确定观察的内容和重点。
  有一个12岁的孩子非常喜欢养鸽子,父亲允许了。男孩非常高兴,从此他天天观察鸽子的习性。
  三个月后,父亲想对孩子的观察能力进行检查,于是,他问男孩:“你坚持每天在观察鸽子吗?”男孩说:“是的,爸爸。”“那么,你肯定观察了鸽子的生长发育过程,现在我来问问你。”“好的,爸爸。”男孩显然非常高兴,因为他观察的事物终于有人感兴趣了。
  父亲问:“你观察到鸽子每隔多少时间产一次卵?”
  男孩回答:“差不多一个月产一次卵。”。
  父亲问:“那么每次产卵产几个?”
  男孩回答:“两个。”
  父亲问:“鸽子产完卵要不要孵卵,一般是雌鸽还是雄鸽来孵卵?”
  男孩回答:“雌鸽来孵卵,不过,我好像看到雄鸽也孵过卵,是不是雌鸽雄鸽接替孵卵的?”
  父亲问:“孵卵一般需要多少时间?”
  男孩回答:“20天左右。”
  父亲问:“刚出壳的小鸽子有什么特点吗?”
  男孩回答:“小鸽出来的时候很弱小,闭着眼睛,羽毛还没长好,走起路来摇摇摆摆的。”
  父亲问:“那小鸽子怎么进食的?”
  男孩回答:“小鸽子刚孵出来的时候,不会自己找食物吃,都是大鸽子喂给它吃的。”
  父亲问:“大鸽子是怎么喂的?”
  男孩回答:“大鸽子好像先自己嚼碎了再喂给小鸽子吃。”
  通过这种发问,父亲不仅检查了孩子的观察能力,而且启发了孩子应该观察事物的全过程,在观察过程中注意细节,讲究方法。
  建议六:教育孩子观察与思考相结合。
  观察力是感知与思考的结合,只观察而不思考是不会有新奇的发现的。
  丹麦天文学家第谷花了30年的时间来观察行星,他的观察非常精确,但是,由于思维能力不佳,他没有从大量的观察材料中得出科学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