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
◆纠正问题要及时
一棵参天大树,长了一个小枝杈,你想掰掉非常容易,可是当它长成一个粗大的枝叶,再想掰掉它就很困难。
同理,当孩子的某个小毛病第一次出现时,就应及时把它扼杀在萌芽之中。如果你没有纠正,等到它已形成一种习惯再去纠正,往往会事倍而功半。
◆允许孩子犯某些错
孩子的错误可分两种,一种是必须立即纠正与引导的,如打人、骂人、乱丢垃圾、欺侮弱小等等,这种错误一旦放任,以后就将难以“收拾”;另一种是应该允许孩子犯的错误,应让孩子在尝试和实践中自行纠正。
例如,当4、5岁的孩子还经常要成人喂饭,跟他讲道理、鼓励、表扬等等很多办法都用尽后还没效果时,我们可采取不喂饭,让其知道饿肚子的感受。孩子肚子饿了,自然会找东西吃。又如,孩子在第一次做家务的时候,不小心打烂了碗碟。这样的错误,在孩子多次实践后自然会不再发生。
孩子犯错误的过程是不断改正错误、获得正确认识的过程,假如不给孩子机会,而是一味地帮他或严声怒骂地制止,非但剥夺了孩子寻求正确方法的乐趣,也会使孩子变成懒于动手、不敢尝试、习惯依赖的人。
◆做孩子最好的榜样
某母亲带着她两个兴高采烈的孩子来到剧院的售票处。“我要买3张票,1张大人票,2张儿童票。”她对售票人员说道。
“女士,6岁以上的孩子要半票,6岁以下的孩子可以免费入场。”
“那就买2张票,我最大的孩子今天刚好6岁,另一个还不满4岁。”
售票员将戏票递给她,忽然笑着说道:“其实,你如果不说,我根本看不出你的孩子已经超过6岁。”
“可是,我的孩子们知道。”这位母亲正色说。
孩子的年龄越小,榜样的感染力就越大。孩子出生以后,其最初的行为习惯几乎都是从模仿家长而来的。因此,母亲要特别重视榜样对孩子的巨大影响作用,时时处处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例如,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做一名好学生,妈妈就首先要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做出一番成绩来;要求孩子和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妈妈自己就首先要与邻里和睦相处、友好往来。
由以上几点,我们不难总结出这样一个道理:想要教育出好孩子,就必需要有好方法!所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母亲只有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才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栋梁之才!
基于此,本书的创作,也正是紧紧围绕着“教育方法”而写作的,涉及孩子的心理、习惯、个性、学习、沟通等多个方面。希望所有阅读此书的母亲共同努力,一同倾力打造孩子更加美好的未来!
>家庭教育>13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第一部分妈妈一定要懂的那些心理学孩子的大脑中都装了些什么(1)
孩子的大脑中都装了些什么(1)
妈妈一定要懂的那些心理学
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始能行之得当……总的来说,他们是——好游嬉的;好奇的;好群的;好模仿的;喜欢野外生活的;喜欢成功的;喜欢别人赞许他的。
——中国教育家陈鹤琴
引语
孩子的大脑里都装了些什么?
性格不同的孩子教育方式相同吗?
妈妈教育孩子的良机有哪些?
妈妈教育孩子时常犯的错误有哪些?
妈妈最应知道的心理学规律有哪些?
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都在孩子的心里,都在孩子的大脑中深藏。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内心世界无时不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并且每一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个性。作为孩子成长见证者的母亲,迫切需要知道怎样对待孩子才适度,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放下成人的架子,走进孩子神秘而丰富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