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

儿童资源网

13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


  学龄期(6~13岁)
  学龄期孩子的心理,看似比较平静,其实很复杂,是孩子心理发展极不稳定的一个阶段,因为孩子即将进入青春期。在这一阶段,作为妈妈,要有预见性,针对孩子即将成熟的心理特征进行教育,让孩子们安全、健康地度过这个阶段。
  1.认知特点
  小涛已经上四年级了,最近很贪玩,学习成绩一直下降。妈妈经常与他谈心,从明确学习目的讲到端正学习态度,从个人的前途讲到祖国的未来,费尽了心思和口舌。小涛每次都瞪着大眼睛听,但听后就是不改,气得妈妈不知道再怎样教育他。
  学龄期孩子的认知特点是由具体向抽象、由低级向高级逐渐发展。即使到了五年级以后,孩子的认知还是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形象性,所以妈妈在教育这个阶段的孩子时,一定要考虑到这些特点,通过学习兴趣的激发,通过成功人士的故事来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否则像小涛妈妈那样,苦口婆心讲了许多大道理,孩子听不进去,只能以没有效果而告终。
  本书手机地址为book.sina.cn/59678发表书评
  评 论:
  >家庭教育>13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第一部分妈妈一定要懂的那些心理学孩子的大脑中都装了些什么(3)
  孩子的大脑中都装了些什么(3)
  2.情感特点
  “妈妈,我们班好多同学作文写得可好了,他们都是在网上查的资料。”三年级的小雪放学刚回到家便对妈妈说。
  “是吗?他们都查得什么资料了,跟妈妈说说。”妈妈感兴趣地说。
  “妈妈,咱家也买台电脑吧,这样学习也更方便。”小雪转移了话题。
  “你现在还小,妈妈一定给你买好不好?”妈妈想了想说。
  “不好!”小雪生气地冲进自己的房间,从此好几天没有理妈妈。
  喜怒哀乐是人的情绪。学龄期孩子以学习为其主导活动,因而其大量情绪情感内容与学习活动和学校生活相联系。学习的成败、在班集体的地位、同伴间的关系,都会使孩子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体验。
  学龄前孩子的情绪表现比较外露,他们容易激动,具有很大的冲动性。例如故事中的小雪,因为妈妈没有答应给她买电脑便好几天不理妈妈,这些都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正常表现。
  学龄期这个阶段,妈妈们没有必要为孩子的情绪波动太大而着急,因为随着孩子对学校生活的适应,他们的情绪会逐渐稳定下来,在总体上说是平静而愉快的。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其情绪总体上有以下特点:
  情绪的稳定性在增长;
  情绪的内容在不断丰富;
  情感的深刻性在发展;
  道德情感逐步发展起来。
  3.行为特点
  小迪最近有了新的爱好,就是收集《水浒》卡通卡片,为了收集更多更全的卡片,他不惜花钱买,甚至用自己心爱的电动玩具与别的孩子换。
  后来,妈妈知道了这件事情,就问他:“你知道梁山好汉中有几只虎吗?”
  “有矮脚虎王英、跳涧虎陈达、花项虎龚旺……其他的想不起来了。”
  “我来告诉你吧,梁山好汉中共有十只虎,他们是插翅虎雷横、锦毛虎燕顺、矮脚虎王英、跳涧虎陈达、花项虎龚旺、中箭虎丁得孙、病大虫薛永、笑面虎朱富、青眼虎李云、母大虫顾大嫂。那你知道好汉中有几条龙吗?”妈妈故意问孩子。
  小迪摇摇头,但他对此非常感兴趣,便开始阅读小说。从那天起,小迪爱上了读小说,也不再去收集卡片了。
  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有了比较长远的目的,行为可以不为直接目的所左右了;他们行动的冲动性和受暗示性也开始减弱,个人行为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了明显进步;但是,从总体上讲,孩子行为的果断性和坚持性还比较差,往往在“果断”中露出盲动,在坚持中表现出依赖。因此要教育好孩子,妈妈必须了解孩子在这个时期行为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