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教子妙方

儿童资源网

名人教子妙方


  这一切,当然与母亲平时的教育分不开。
  董竹君又是一位严格的母亲,对孩子比不溺爱,弄坏了东西,做错了事情,只要认错就不追究。但如果说谎撒赖,那就会不客气。她常对她们说“你们之中若有一个不听我教导,走上错误道路,我决不饶恕!”好严厉的口气!她把严父和慈母的双重责任,都担在自己肩上了。她的心血没白费,五个儿女个个成材,也个个敬重母亲。她在教育儿女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一视同仁,决没任何偏心。常有熟悉的朋友问她:“你最喜欢哪个女儿?”她回答:“谁有困难,就同情谁,帮助谁。”这句话言简意赅,说明了一个母亲的宽广胸怀。她的儿女们如今也都年逾花甲,第三代、第四代都有了。她们常对人说:“感谢母亲把我们带离一个封建家庭,使我们有了崭新的人生”。
  最近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日记者曾采访过她,问她当年把辛辛苦苦创立的一番事业交给国家,心里是怎么想的。她答:“我一生参与和支持革命,就是为了这个大目标。我从来没有把这些东西当成自己的财产,没有这个观念。当我把锦江交出来的时候,很多朋友都不赞成。我告诉他们解放了有很多事情好做,就怕你做不来。”这一席话,也是她教育儿女的成功“秘诀”。第一,自己的思想要正,要跟上历史潮流;第二,要儿女刻苦学习,练就本事,以免将来有事“做不来”。
  几十年前的“育儿经”,现在听来仍是满室飘香,意蕴无穷。
  第二篇:
  侯宝林教子轶事
  我国著名相声表员艺术家侯宝林,是著名的相声艺术大师,人称“中国的卓别林”,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轻俏简捷、庄谐并重的艺术风格,他曾受聘为中国一流高等学府北京大学的教授,担任过中国曲协副主席。
  侯宝林在相声界自成一家,在家庭教育方面,也有一套成功的经验。他的大儿子侯耀华是影视界的明星。小儿子候耀文是相声界的后起之秀。1985年曾被评为“十大笑星之一”。兄弟俊才、自然融进了候宝林的许多心血。从小严格要求在常人眼里,侯宝林是相声界的一代宗师,子承父业,理所当然。但侯宝林对两个儿子从小就要求严格,他常常说:“相声是一门综合艺术,不是消愁解闷耍贫嘴,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多种知识,是干不好这一行的。”因此,尽管两个儿子小时候在相声表演上都很有才能,但侯宝林却极力反对儿子们说相声,知子莫若父,因为侯耀华视力不好,年纪轻轻,鼻梁上就架了一副厚厚的近视眼镜,这怎么能说相声,不戴眼镜吧,睁着双眼。在台上看不清观众的表情,怎么能与观众交流?戴上眼镜吧,谁又看过舞台上戴眼镜说相声的?而侯耀文干上说相声这个行当。也费了一番周折。耀文8岁就迷上相声艺术,父亲反对学,他就偷偷地学、一招一式已开始有点侯门相声的味道。耀文读初中时,铁路文工团向社会公开招考相声演员,他被一个同学拉去应考。他表演的是刚在北京市中学生文艺汇演中获得优胜奖的段子──(学校采访记),结果被主考官一眼看中。但这时候,侯耀文却感到为难了。要知道,他是背着父亲去应考的,因此,当主考人员打算录取他时,他支支吾吾地说:
  “我……我爸爸不同意我当演员。”
  “你父亲是谁?”
  “侯宝林……”
  一听站在眼前的是相声大师的儿子,主考老师才恍然大语。随后,铁路文工团便派人上侯家,不知费了多少口舌,侯宝林还是一个劲地摆手,坚持说:“相声从街头撂地摊,到现在登了大雅之堂,它不再是生活的小丑,生活的调料,而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所以,要求相声演员应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要有用当的文化水平,耀文初中还没毕业,不适宜当演员。”“我们负责给他补习文化。”来人说。耀文也赶忙表示:“爸爸,我先当好学生,然后再当演员,”话说到这个地步,侯宝林才同意了耀文的要求。“不能在台上胡说八道”侯耀文成了专业相声演员后,侯宝林对他的要求更严格了,思想品德上一丝不苟,艺术上精益求精,从不马虎了事,一次,耀文从外地演出归来,把一家刊物给他拍的“相声表演脸谱剧照”得意地拿给父亲看,谁知侯宝林看了十分生气:“瞧你这些照片中,哪一个有点儿人样!还在杂志上刊登,都不嫌脸红?一个演员要认真严肃从艺,不要降低自己的身份。”有一次侯耀文出演《关公战秦琼》,台下反应冷淡。他心中很不自在,便一个劲儿地琢磨着往这个段子中加点“佐料什么的”,他将这想法说与父亲,想不到侯宝林一脸的严肃,毫不含糊他说:“即使没人乐,演员也不能在台上胡说八道。”《关公战秦琼》是侯宝林的拿手戏。解放初,侯宝林应邀到中南海为中央首长说相声,有一次毛主席听完《关公战秦琼》。特别兴奋,待意提出下次要让他再演,为了把握好这出相声的艺术精华,侯宝林当场让耀文将《关公战秦谅》说了一遍,然后一一加以点拨,侯派艺术如何流传下来,由此可以略知一二了。还有一次,耀文乐滋滋地回家,刚进门就发现气氛不对头──父亲正在生闷气:“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他正要转身开溜,只听父亲大喝一声:“过来!你脸红不红?说的什么玩艺儿?”侯宝林指的是儿子最近演的那个段子(山东二黄)。耀文不明底细,不敢吱声。第二天,耀文急忙赶到团里,将录音调出重新听,原来不是他与石富宽合说的,于是急忙拉着石富宽一起去向侯老先生声明,要求“平反”,耀文壮着胆说:“爹,你消消气儿,那段相声不是我俩说的,你听岔了。”“那为什么听着那么像?”侯室林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