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

儿童资源网

《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


  另外,由于连接男孩的左右脑的纤维束不是很密集,所以男孩的思维方式比较单一,不擅长体察他人的内心世界,也?太会关心他人,不善沟通,这些特点会导致男孩常常用直截了当的武力方式来表达情感。
  尽管我们了解了男孩喜欢动武的原因,还是不希望他用简单而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因为这会给彼此都带来伤害。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说出男孩的内心感受
  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孩内心的想法也随之增多,但是,由于语言的局限他又无法将想法传递出去。当他发现自己无法表达,或者对方不能理解他的心情时,他的本能反应就是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
  此时,如果我们能说出他的感受,他从心理上就会觉得如释重负,也就不用借用肢?语言去表达了。所以,我们看到男孩打人了,就要马上要问他:“你是不是生气了?”“你是不是觉得很伤心?”“你是不是很委屈?”等等。这样,孩子觉得妈妈理解他了,他也就会停止攻击性的行为。
  教男孩用文明的方式表达情绪
  小熙和小然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正在一起画画。小然把刚画好的画给小熙看,没想到小熙却拿着自己的画笔在小然的图画上胡乱涂了两下。小熙的举动惹怒了小然,小然一拳把小熙打倒在地,小熙坐在地上大哭起来。
  妈妈看到后,赶快上前对小然说:“妈妈知道你很生气,如果有人在我的画上乱涂,我?会生气。但是,我们不能打人,可以要求小熙道歉,但不能动手打人。”
  在妈妈的引导下,两人互相道了歉,又高兴地画起画来。
  愤怒是一种正常的情绪,但是用争吵和打骂的方式表达这种情绪是最不理智的选择。那么,我们就要引导孩子用文明的方式表达情感。
  所谓文明方式,就是用平和的语言进行沟通,但前提是男孩得忍得住自己的坏情绪,并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这两方面,我们就要通过以身作则和长期培养达到目标。
  帮男孩顺利度过“动作敏感期”
  5岁的宝宝总是用打人的方式表达喜爱之情,他如果喜欢谁,就会打对方一下。为此,妈妈制止过多次,但不起作用。
  老师发现了之后,知道宝宝的动作敏感期来临了。于是,老师每次看到宝宝“打人”,就会对宝宝说:“如果你喜欢他,你就轻轻地拍拍他,或者拉拉他的手。”
  说完,老师还给宝宝示意一下“拍”和“拉手”的动作,让宝宝模仿。几次之后,宝宝就再也不用打人的方式表达喜欢了。
  孩子在6岁之前,都有可能进入“动作敏感期”,其中一种表现就是常常做出带有攻击性的动作。但是,男孩的内心并没有什么负面情绪,只是用“打”的动作与同龄人交流。对此,我们不能鲁莽地?处理,如果处理不好,不但会给男孩造成严重的心理阴影,他还会持续用这种方式与别人交流。
  宝宝的老师就给我们提供了不错的方法,就是不断地把正确的表达方式告诉男孩,他在没有任何心理压力的情况下,会顺利度过“动作敏感期”。
  第26招男孩天生爱冒险,但要注意引导
  一个周末,小冬被几个同学背回了家。原来,几个男孩一起爬树、翻墙的时候,小冬不慎从树上摔了下来,脚痛得无法走路。妈妈见状,赶快带小冬去了医院,被医生诊断为脚踝骨骨折,要在家静养。
  大多数男孩从小就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胆子大,爱冒险,对于有挑战性和刺激性的事情特别感兴趣。他们从小就喜欢爬高,而且会毫不顾忌从高处往下跳。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热衷于滑板、攀岩、蹦极等活动。他们似乎很享受那种心跳加速、热血沸腾的感觉。然而,我们做妈妈的却为此伤透了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