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
从上面这个例子中我们?以看出,虽然我们已经为人母,但是我们对“教育”并不一定精通。我们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习惯和心情来教导男孩,而我们的经验并不一定正确,也不一定科学。如果用并非正确的方式来施教,受教者的发展状况如何,我们真的无法预料。
所以,对教育并不精通的我们,一定要有意识地去学习。很多教育类的书籍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可考证的、通过实践总结的、适用于现代家庭的教育方法,可以说,这些书是我们正确教育孩子的指南针。我们只有通过读书学习,进一?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因错误施教而产生的不良后果。
那么,我们应该从教育书籍中学习些什么呢?
了解男孩的成长规律
2岁的玮玮最近一段时间总爱咬人,不是咬爸爸的手,就是咬妈妈的胳膊。每次,妈妈都会大声呵斥他,以便让他知道咬人是不对的。但是,玮玮好像改不了,总会情不自禁地咬人。
如果妈妈不了解男孩的成长规律,就很难理解他咬人的行为,自然会用吼叫的方式制止他。其实,这是男孩进入了用口探索环境的敏感期。此时,我们需要给他准备无毒无害又干净的橡皮圈,或者各种软硬不同的食物,以供他去咬。等过了这个时段,他自然就不咬了。
那么,这些有关男孩?长规律的知识,我们从哪儿得来?无疑是书籍。我们了解这些知识,就很容易理解他处在某一阶段的特殊行为。理解之后,我们不但不会冲他吼叫,还会用有效的方法帮他度过每一个敏感期。
学会用“好方法”教育男孩
一些教育类书籍的作者,要么是教养出优秀儿女的父母,要么是被学生喜爱的好老师,要么是有高度教育敏感度的教育专家。他们通过书籍,把好的教育方法以及对教育的感悟展现出来,以供我们借鉴。同时,他们也把在教育实践中用错的方法以及对教育的反思呈现出来,让我们以此为戒。他们所呈现在书籍上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息息相关,所举出的事例甚至是我们家庭中的“原形再现”。
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借助这些书籍,去思考适合男孩的教育方法。这样,我们在教育的路上会少走一些弯路,男孩的成长也会因我们教育素养的提升而得到保障。
以提升教育心境为根本
我们在阅读教育类书籍的时候,一定要知道:书中所有的例子和方法,只是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不能一味照搬,也不能盲目效仿。因为同一种方法,用在不同孩子身上就会有不同的效果,所以要懂得因材施教。而且,同一种教育手段,让不同的教育者用在同一个孩子身上,结果也有可能会不同?所以,妈妈和男孩的互动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在很多教育类书籍里,作者表面上通过事例讨论如何教育孩子,其实背后都在强调教育心境,就是“感同身受”。因此,我们在教育中,一定要学会体会男孩的感受,理解他的需要,当我们的“心”听到他的心声时,自然就激发了教育灵感,也找到了好的教育方法。此时,教育效果一定不错。所以,借助书籍提升教育心境,才是我们学习的根本。
第7招邀请男孩的爸爸参与到教育中来
教育孩子绝对不是妈妈们单方面的责任,男孩的爸爸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可忽视的角色。由于性别的相似性,男孩会逐渐从“依赖妈妈”向“关注爸爸”转变,他潜意识中越来越关心“作为男性应该具备些什么”的问题,他会试图从身边的男性身上寻找答案。此时,如果爸爸不在他身边,或者并不关心他,他就会因为找不到答案而迷茫、困惑甚至失去成长的方向。
约瑟?麦道卫是美国著名的婚姻与子女教育专家,他在作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后发现:与母亲相比,父亲在教育男孩时,往往不会把焦点放在细枝末节上,而是让男孩在规定的制度范围内自主成长。这种“大框架”式的教育方式,会迫使男孩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由此,男孩的意志品质和解决困难的能力就会得到充分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