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孩子,你真棒!
“我和爸爸在一个学校时,我的心里一直很压抑。别人的孩子没考好,老师和同学觉得很正常,我要是没考好,老师和同学都会用异样的眼光看我,好像在说:主任的孩子还考不好?别的同学去补课,老师说他爱学习;我去补课,同学们会说是老师偏向主任的孩子。我很委屈,好像天天生活在爸爸的阴影中。我下决心离开他。中考时,我故意报了中专,避开高中,这样省得父母劝我考本校。我知道爸爸心里不同意,可他还是支持了我。他是顶住了很大的心理压力,站出来支持我,我心里很感动,决心给爸爸一个惊喜。来到中专,我好像一下子解放了。我觉得我和别的同学一样生活在阳光下。我没有了压
力,因为谁也不认识我,不知道我是主任的孩子。我放松极了,一心想好好学,我再也不说我不行了。说来也怪,我的成绩很快上去了,而且入了团,当了班长,我更来劲儿了,干什么都不甘落后,我爸说我进步的速度想压都压不住了。我说这是:天生我才必有用。现在我已经考上了大学。”
这位明智的父亲告诉我们一个人生道理:人要学会“舍得”,不能企盼“全得”。拥有的时候,我们也许正在失去,而放弃的时候,我们或许重新获得。明白的人懂得放弃,真情的人懂得牺牲,幸福的人懂得超越!安于一分放弃,固守一分超脱,这就是人生。
成长比分数重要
这是一个六年级孩子写给妈妈的“知心家信”:
那天,我从老师手里接过数学试卷,糟了!58分,我垂头丧气地回到家中,胆怯地靠在门旁边,眼睛盯着脚尖:“妈妈,我得了58分。”
“啪!”一记耳光落在我的脸上,妈妈的眼睛瞪得像铜铃,额上的皱纹形成了一个倒立的“八”字,左手叉腰,右手抓起苍蝇拍,照我的屁股上就是一下,嘴里说着:“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我辛辛苦苦送你上学,你不好好读书,才考了个58分,我看你疯了———”一碗不知什么滋味的饭是和着泪水咽下去的。
“不争气的,还不去洗碗!”“不争气的,还不去扫地!”“不争气的,还不去洗衣服!”……
今天,我从老师手里接过语文考卷,啊!100分!我哼着小曲像小燕子似地“飞”进家门,“妈妈,你看100分!”
“叭!”一个响亮的吻印在我的脸上。妈妈那大大的眼睛眯成一条缝,额上的皱纹变得温柔了,双手紧抱着我,嘴巴笑得合不拢:“哈哈哈……我的女儿真好,真乖。”
午饭是猪肉,鱼汤……“别,碗不要洗了,油星子会溅到你衣服上……”“别,地不要扫了,灰尘会迷了你的眼……”“别,衣服别洗了,水冷冰冰的。”
我想多问一句:“妈妈您到底爱什么?是我?还是我的分数?”孩子对母亲的描述多么形象生动,孩子对母亲的反问多么一针见血!是啊,我们所有的父母都该认真想一想,您到底爱什么?是孩子,还是分数?
很多孩子考试爱紧张,为什么?因为怕考砸回去挨父母打骂!一个孩子没考好,老师让他把卷子拿回家请家长签字。第二天,老师问这名学生,你的家长有什么反应呀?孩子沮丧地说:“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男女混合双打’,过去是‘单打’,现在是‘该出手时就出手’!”
瓦伦达是美国上世纪50年代走钢丝演员,一辈子走下来都很成功,但最后一次却从钢丝上掉下来摔死了。原因在于,以前走钢丝,从不思前想后,只专注于脚下的每一步。而最后一次,他总在想:这是最后一次,千万不能失败。结果反而丢掉了性命。后人把这种心态称为“瓦伦达心态”。瓦伦达的失败,其实是败给了自己。生活往往是这样,父母把全部希望寄予孩子,最终什么都得不到。因为,引领孩子成长的不是父母,而是孩子自己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