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会做人

儿童资源网

让孩子学会做人


  审孩子,最终却成了审自己。做父母的,是否都敢肯定地回答:我做得很好,没有给孩子留有“找茬”的机会呢!
  孩子说谎的根本原因是为了避免受到惩罚,是投机取巧。但每次说谎的具体动机是不同的,因此,面对孩子说谎,家长要具体分析孩子每次说谎的动机,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以纠正孩子说谎的坏习惯,养成诚实、守信的好品质。
  1.抓好第一次。如果孩子仅是第一次说谎,父母必须当做一件大事把它抓好。家长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分析说谎的危害,指出问题的严重性,帮助孩子认识说谎的危害性。家长应告诉孩子,说谎得到的只是自欺欺人的短暂快乐,而失去的却是父母、老师、同学的信任。说谎或许能一时蒙混过关,但迟早会被他人发现真情,从而遭到人们的斥责和鄙视。
  2.重视屡犯的孩子。对那些屡犯的孩子,父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因为这是关系到孩子道德品质的大事,弄不好会成为孩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开始。因此父母要认真分析其说谎的原因,摸准其说谎的规律,要多花点功夫,不要轻信孩子的话,稍有怀疑,必须马上核实,如是谎言,应及时揭穿。
  3.创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有时即使孩子做了错事,只要孩子认错了,就不应再痛骂、毒打。华盛顿小时候用斧头砍倒了他父亲的一棵樱桃树。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非常气愤,扬言要给那个砍树的人一顿教训。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毫不避讳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亲被感动了,称华盛顿的诚实比所有樱桃树都宝贵得多。诚实,受到鼓励,才能养成诚实的品质。
  4.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要符合孩子的实际。当孩子未能达到大人要求而说出真话时,家长不能惩罚孩子,否则就会“逼”得孩子说谎。
  5.要对孩子的行为有所了解,避免孩子说谎成功而强化了其说谎的心理。家长要善于及时发现孩子的说谎行为,及时教育。其实,只要家长注意观察,多和孩子交谈,发现孩子说谎是不难的。如经常问问孩子当天上了哪些课,参加了哪些活动,就不难发现孩子逃学;当孩子向家长要钱,并说是捐款时,只要问问捐款的用途,或向其他同学了解一下,便可判断是否在说谎。
  6.家长要给孩子沉默的权利。孩子做错了某件事,自己意识到了,并愿意改正,此时,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大人已了解其行为,不必逼孩子承认、解释。家长给孩子沉默的权利,一是表明父母对他的宽容、信任,二是避免他再次撒谎。
  7.家长自己为人要诚实,重信誉。有的孩子说谎,原因往往是家长自己说谎“教”出来的。所以家长决不能在孩子面前说谎,或说话不算数,欺骗孩子。我国古代“曾参杀猪”的美谈可成为广大家长学习的楷模。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家长如果与人交往讲诚信,做事重信誉,孩子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熏陶,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