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100个关键细节

儿童资源网

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100个关键细节


  细节提示
  1、让孩子知道父母也不是万能的,父母无法解答的问题要求助于书本知识。
  2、对孩子爱提问、善于提问要给予表扬和肯定。
  3、对于孩子不假思索就提出的问题,应让孩子自己先思考。
  细节之4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日本,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一个小背包。父母的理由是:“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上学以后,许多学生都要在课余时间,在外边参加劳动挣钱。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照顾老人、做家庭教师等工作挣自己的学费。
  在“柏林墙”倒塌之前的西德,法律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从小就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从不包办代替。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意识。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生活自理,是对孩子的一项基本要求。自己的生活都不能自理,将来怎么能有所作为?生活不能自理,样样由别人操心代劳,势必造成孩子的懒惰、无能。现在多数孩子自理能力很差。小学生上学放学,要父母接送,大学生不会挂蚊帐,不会洗被子,蚊帐要让父母帮着挂,衣服、被子要带回家让父母洗。生活上不能自理,心理上如何成熟呢?我们的许多孩子,就是大学毕业了,结了婚,有了孩子,诸事还要靠父母,他们在心理上还没有“断奶”。这对于个人的事业、人格的发展都危害极大。
  让孩子从小就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其实就是在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要培养自立自强的孩子,首先要做的就是从小把孩子视为一个独立的人,像对待其他人一样对待孩子,和孩子进行充分的交谈,让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父母还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会给生活带来许多乐趣。自己的衣服自己洗,穿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的衣服就会有一种愉快的感觉。自己修修补补,也别有情趣。
  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孩子未来的工作、生活乃至孩子的一生,自主自立能力比读书、成绩更重要,它是孩子成长中最基本的素质。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当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习惯和独立精神,使孩子摆脱对父母的种种依赖。教育家陶行知曾有这样一首诗告诫天下的孩子:“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细节提示
  1、从小让孩子与父母分房睡。
  2、让孩子学会自己收拾书包,自己乘车、买票,自己问路。
  3、有条件的话让孩子在初中时就体验寄宿生活。
  细节之43勇于承认错误
  列宁八岁的时候到姑妈家去做客,不小心打碎了一只花瓶。因为没有人看见,当姑妈问起是谁打碎的时,列宁和其他孩子一样地说:“不是我!”但他母亲从他的表情上还是看出是他打碎了花瓶。应该怎样对待孩子撒谎这件事呢?当然,最省事的办法就是直接揭穿这件事,并且处罚他。但是列宁的母亲没有这么做。她认为,重要的是教育儿子犯错误后要勇于承认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而不是责备他。
  于是她装出相信儿子的样子,在三个月内一直没有提起这件事,而是给儿子讲各种各样的诚实守信的美德故事,等待着儿子的良心深处萌发出对自己行为的羞愧感。从那以后,列宁的母亲明显地感觉到,儿子不如以前活泼了,似乎在受着良心的折磨。
  有一天,在小列宁临睡前,母亲又像往常一样,一边抚摩着他的头,一边给他讲故事。不料小列宁突然失声大哭起来,痛苦地告诉妈妈:“我欺骗了姑妈,我说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其实是我干的。”听着孩子羞愧难受的述说,母亲耐心地安慰他,说:“给姑妈写封信,向她承认错误,姑妈一定会原谅你的。”于是,小列宁马上起床,给姑妈写信承认了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