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招帮孩子改掉粗心毛病
4、与“我”的情绪有关。
孩子做事、学习情绪的好坏,对其影响很大。当孩子因为种种原因,如老师和家长的误解、打骂、批评,使孩子心理受到挫折,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学习的信心,即使看着他坐在桌子旁学习,其实心早就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5、父母对“我”的不良心理暗示。
孩子的能力是有差异的,有时无论他们如何努力,结果都会不尽如人意,父母就会对其加以教育和指责,比如说粗心被认为是不认真,意志不坚定等等。在这种不正确的观念影响下,大人倾向于以更大的压力来矫正,比如打、骂、处罚,当我们施加过大的压力时,孩子会充满挫折感。
爸妈可以这样做:
了解了孩子粗心的真正原因后,爸妈要拿出更多的耐心和宽容,慢慢想办法,千万不要瞎指挥、乱批评,更不要期望可以一蹴而就。可以针对孩子的具体原因进行纠正,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同时迁移到学习中,能够有效的减少各种粗心现象。
1、强化孩子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可以说如果没有责任心,对什么事情都敷衍塞责,马虎了事,必然做不好。有了责任心以后,才会谨慎从事,细致认真,不敢有半点儿懈怠。要培养儿童的责任心,家长光靠说教不行,还得身体力行,亲自做示范,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家长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在家里可以给儿童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让他负责扫地或洗碗或者洗自己的袜子之类,干好了给予鼓励或奖励,干不好家长不能客气,应要求他重来一遍,直至干好为止。总之,就是让他负起责任来。长期坚持下来,持之以恒,孩子的责任心会大大增强。
2、培养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有的家长,不管孩子是不是正在学习,都把电视机开着,或者自己打牌搓麻将,这些做法都会造成对孩子的干扰,使他不能集中精力去学习;还有的孩子放学回家以后,总是先打开电视,然后边看边写作业,或者耳朵上戴着耳机,一边摇头晃脑地唱着歌,一边做习题。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一心二用的不良习惯,这样作业出错的概率会大很多,效率也不高,作业半天都做不完。另外,我们要多带孩子参加一些游戏活动、适当的体育运动或玩乐,在做活动、运动或玩乐中时也要求孩子集中精力,充分释放孩子的天性,做到劳逸结合,同时让孩子明白集中精力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
3、保持耐心。
对孩子粗心这个毛病,做家长的千万急不得。我们也曾经给孩子讲,粗心带来的后果,孩子也开始渐渐明白道理了。但是我们一定要给孩子时间,特别是千万不要打孩子,体罚孩子,它会带来非常负面的后果。因为你的行为不是在纠正,反而是强化。尽管孩子当面承认了错误,收到了一时之效,但管不了多久,孩子又会故态重生,为什么呢?那是孩子没有真正入脑、入心,所以持续时间就短。因此对孩子粗心的毛病保持足够的耐心,不迁就,不粗暴。这样,你就能够通过改变孩子的行为来改变他的习惯以至于最后改变个性。日积月累,你会发现孩子的粗心渐渐减少。
4、不强调孩子的粗心。
不要过分向孩子强调他的“粗心”,而是要求孩子把每件事都认真做好就可以了。年龄小的孩子,知识结构尚未形成,思维定势也不明显,做事和学习出错的偶然性和随意性很大。父母看到很容易的事情都做错了,就简单归结为粗心、不用功,甚至小题大做批评一通。孩子会将一切错误都归结为粗心,而不从正确的学习或做事方法上找原因。
5、引导孩子正视粗心的坏处。
家长在平时要引导孩子正视粗心的坏处,让孩子在生活中体会细心的好处,必要时可以让孩子承担因为“粗心”所导致的后果。
纠正孩子的粗心,是一件细致的、艰难的、经常反复的工作,需要家长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不可急躁,更不可以责骂。只要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你就能够通过改变孩子的行为来改变他的习惯。日积月累,有一天你一定会发现,孩子的粗心正在渐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