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
上面说到美国总统小布什的母亲非常重视孩子们的阅读。为了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布什的母亲想了很多方法。如每隔一段时间,全家就会选一位孩子最喜欢的作家,在这个作家生日的那天和孩子一起为作家庆祝生日;或是全家人一起阅读一本书,然后每人选择一个角色,把故事转化为戏剧,全家人一起表演。布什的母亲还常常在固定的时候送书给孩子。每个月的某一天,孩子们总会在自己的枕头底下找到自己喜欢的图书。母亲更会在孩子生日的时候送书给孩子;全家出去旅游的时候,也总不忘带一本孩子心爱的图书;外出就餐的时候,也会带一本精美的图书。这些行为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
建议四:给孩子介绍好书。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来说,他们喜欢不同题材的图书。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开始萌发对文学书籍的阅读兴趣;初中以后开始对报纸、杂志产生兴趣,也有的孩子对自然科学书籍产生兴趣。因此,父母要是能帮助孩子选择各种各样的好书,就能拓宽他们的阅读范围,丰富知识,童话、民间故事、小说、科普读物、报告文学、杂文、名著,甚至杂志、报纸都是孩子阅读的好材料。 父母可以从孩子的认知特点出发,帮助孩子选择图书。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不同年龄的孩子阅读能力有差异。3岁以前的孩子大多爱看色彩艳丽、形象逼真的动物或物品的图画书;3~6岁的孩子爱看童话、幻想故事以及有关动物、日常生活行为的图画书;7~10岁的孩子爱看有一定情节的神话、童话及令人惊奇、富于冒险性的儿童图书;10~13岁的孩子爱看富于幻想、探险、神秘色彩的图书;14~16 岁孩子的阅读倾向于思维、发明、论证、推理及人物传记类图书。父母在为孩子选择材料时,应该注意循序渐进,并对具体的图书种类加以鉴别和选择。 总之,为孩子介绍好书一定要重内容,不要只重图书的装帧或其他一些外在的因素。
建议五:教给孩子基本的阅读方法。 阅读有许多方法,父母应该让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
1.精读和略读 精读和略读是最基本的阅读方法。
精读比较注重理解与领会,要求孩子善于分析相关内容。在精读的过程当中,父母可要求孩子大声朗读,而且要求孩子不可少读一个字,不可多读一个字,不可错读一个字,也不可颠倒字词的次序。这对孩子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当然,父母一定要表示出对孩子朗读的欣赏,鼓励孩子多多朗读。
略读则注重快速地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某些关键部分。对于孩子要学习的科目,应该运用精读的方法,反复钻研文章;其他的书籍则可以采用略读的方法,让孩子扩大知识面就行了。
叶圣陶先生常常说,“书先看序文,是一种好习惯”,因为“序文的性质常常是全书的提要或批评,先看一遍,至少对于全书有个概括的印象或衡量的标准;然后读全书,就不至茫无头绪”。不管是精读还是略读,先看序是一种良好的阅读方法。
2.边读边记忆 可以有选择性地为孩子挑选一些古文或古诗词来背诵,当然,对于孩子来说,这些书最好是加注释的,比较通俗的。如果孩子能够背诵下来,对他以后会有很大的帮助。比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类经典的句子也许孩子一时无法理解,但是,他记住以后就可以反复品味。
建议六:教孩子边读书边记笔记。 有些孩子可能会问父母:“读书就是用眼睛看的,为什么还要记笔记呀?”事实上,记笔记对于阅读有很大的帮助。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华裔教育家林家翘先生在上大学的时候就非常重视记读书笔记,整理读书笔记。他除了每天晚上整理一遍读书笔记并经过自己的思考写出摘要外,每个月还要把当月的笔记再进行一次专门的整理,把所学的内容用自己的思路综合起来,整理成一个阶段的学习成果。在期末复习的时候,他只要认真看这份笔记,一边看一边思考,就能使每次考试的成绩都十分优异。可见,边阅读边做笔记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整理读书笔记更加能够提高阅读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