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
建议一:认真回答孩子的每一个问题。 教育专家认为,培养孩子质疑一切的习惯,就是要顺应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因为好奇心是孩子探究世界未知事物的心理动力。事实上,提问是孩子的天性。而且,孩子由于思维的不成熟或者某方面知识的欠缺,提出的问题在成人看来往往很可笑。这时候,父母千万不要嘲笑孩子的幼稚。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正是因为怕麻烦或其他原因,不愿意认真回答孩子的问题,或者敷衍了事,孩子善于质疑的好习惯就慢慢失掉了。高尔基曾经说过:“对儿童的问题,如果回答说等着吧,长大了就会懂,这等于打消了儿童的求知欲。”孩子能够提出问题,表明他经过了认真的思考。北宋学者程颐说过:“学者先要会疑。”意思就是,学习首先要会提出疑问。不管孩子提出的问题是多么天真幼稚,多么搞笑、不可思议,我们也要抱以鼓励的态度,保护孩子这种用心思考的精神。
有一次在飞机上,一位妈妈与她的两个孩子一直在讨论一些有趣的问题。比如飞机怎样飞,飞机在飞的时候为什么“不会动”,飞机上的窗户为什么不能够打开,这么大的飞机是怎么飞上天的,为什么人不会飞,等等。对于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母亲总是耐心地回答。当然,母亲并不能准确回答每一个问题,那她就和孩子热烈地讨论着,孩子的兴趣越来越大。当然,父母应该区别对待孩子的问题,对于孩子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父母最好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这样,不仅解决了孩子的问题,也可防止孩子养成依赖父母的习惯。如果父母也不好回答的,要引导孩子进一步学习知识,自己去寻求答案。
建议二:给孩子一个准确答复。 对于孩子的问题,父母要明确的是,一定要给孩子正确的回答,千万不能胡编乱造蒙骗孩子。一旦孩子发现父母是在糊弄他,他就再也不会有质疑的习惯了。
卡尔·威特在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时,总是给予鼓励并耐心回答。卡尔·威特认为,再也没有比教给幼儿错误的东西更为可恶的了。因此,他在回答孩子的提问时,总是充分考虑到孩子的现有知识水平,考虑到孩子是否能够接受。当卡尔·威特被问到自己不懂的问题时,他总是对儿子说:“这个问题爸爸也不懂。”于是,卡尔·威特带着孩子去图书馆查资料,坚持找出问题的答案。事实上,父母不可能知道每一个问题的答案。对于孩子所提出的较深奥的问题,父母不知道怎么回答,或者有些问题的答案可能不健康,或不便于直接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办呢?遇到这种情况,也要正确处理。最好的办法就是引导孩子看书,可以谦虚地告诉孩子:“你提的问题真好,但这个问题我也不懂,等我查完书再回答你,或者你自己查书找答案,好吗?”当然,父母最好亲自与孩子一起去找答案,这表明了父母对孩子疑问的重视,也是对孩子的一种鼓励,提高了孩子提问题的兴趣。
建议三:父母要善于问孩子。 父母要经常性地给孩子提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从而引导孩子积极思考。孩子只有经常性地处于被提问的情境中,才会形成经常性思考的习惯,才会经常性提出自己的疑问。
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布朗说:“我的祖父常常问我,为什么今天与其他日子不同呢?他总是让我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找出理由,然后让我自己知道为什么。我的整个童年时代,父母都鼓励我提出疑问,从不教育我依靠信仰去接受一件事物,而是一切都求之于理。”每一个父母都要做一个善于向孩子提问的父母,善于提问题的父母可以给孩子一种示范,即“父母经常会提出一些问题,我也应该多提提问题”。父母们还可以与孩子比赛提问,通过竞赛的形式,提高孩子们提问的兴趣,进而养成质疑的习惯。当然,我们在向孩子提出问题时,内容要符合孩子的年龄和知识范围,不能提得过难或过易,不然都会挫伤孩子思考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