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怎样教育孩子

儿童资源网

美国人怎样教育孩子


  欧洲有一名妇女患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能救她。那就是本镇一位药剂师新近发明的镭。制造这种药要花很多钱,而药剂师索价还要高出成本十倍。他花了400美元,只够药费的一半,海因兹不得己,只好哀求药剂师,请求他便宜一点卖给他或允许他赊账。但药剂师说:"不行!我发明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这样,海因兹尝试了一切合法手段,但还是没弄到药,而他的妻子快要死了。于是他在晚上撬开了药店的门为妻子偷来了药。结果,这位药剂师告到了法院。
  讲完故事后,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海因兹应该借药吗?为什么?""药剂师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如果你是法官,你该如何断这个案子?"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展开讨论,每个都作判断,说出理由。通过讨论,每个学生都受到了鼓励,对各种观点进行了思考,从而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这是美国学校经常开展的一种"道德推理"课。在美国人看来价值观念是个人的相对的,是没有定型的,他们重视学生讨论价值的过程,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经过价值澄清、道德推理等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促进道德认知水平的提高,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
  2.爱国与爱国旗教育在美国的许多学校,每间教室门口都挂着一面美国国旗,上第一节课前教师和所有同学无一例外地站立,神情严肃,面向国旗,手捂胸口,吟诵国歌歌词,然后齐唱国歌。
  在美国,有关美国公民的基本行为规范的教育,一方面通过设置正式的课程如公民课、历史课等向学生进行灌输和专门训练,另一方面通过学校内的各种活动如班会、庆典仪式以及城市的公共建筑、纪念碑等潜移默化地向学生灌输"政治神话"和民族、国家象征,培养学生成为献身民主制度和民主理想的爱国公民,吟诵国歌歌词,齐唱国歌便是一好例证。
  3."走向法庭",了解美国的民主社会
  纽约地方法院即将审理一宗一名高中生篮球队员强暴女同学一案,杰克便带他的学生到地方法院去旁听该案件的审判过程,回来后他又组织学生根据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公民学知识以"如果我是法官,我该怎样判"为题对这一案件进行分析讨论,自己得出结论,判断该高中篮球队员是否有罪。
  类似此例的"现场训练法"是美国学校对学生实施公民教育的一种有效的途径、方法,美国的一些研究人员研究发现,在课堂上向学生生硬灌输法律条文和民主政府的民主制度无助于学生民主自由态度的形成,因此他们更倾向于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实践中去观察社会现象,以批评的态度讨论和分析相关的政治问题,如"如果我要竞选美国下届总统我将提出哪些施政纲领"的讨论题会促使学生到社会上去调查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哪些问题,到图书馆查阅大量的有关现任总统的政治倾向及其他相关资料,然后提出自己"施政纲领"。也许这份"施政纲领"相当幼稚,漏洞百出,但他们在调查民情、查阅资料的同时主动学到了很多相关的知识。
  4."有礼貌地坚决地拒绝毒品",一节"抵制吸毒"课①聂海清:"访问美国小学随感",《外国教育研究》1993年第5期。
  一名警察(为学校的兼职教师)走进一间五年级教室,简单问候之后,便对学生说:你拒绝别人要你做某事的时候,一要礼貌地给予答复,二要态度坚决。拒绝别人引诱你吸毒也是这样。接着,他举了一个例子:我买了一辆自行车,我很喜欢,有人向我借车,我不想借给他,那我就要找出理由,既不礼貌又态度坚决地拒绝他,使他不再好意思借。
  警察又找了一名男学生扮"借车人"向他借车,于是俩人开始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演。"借车人"说出很多借车的原因,"车主人"找出种种借口既有礼貌而又坚决地予以回绝,最后"借车人"还是没把车借到手。俩人的表演生动、逼真,引起了阵阵笑声和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