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穷着养女孩富着养

儿童资源网

男孩穷着养女孩富着养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女士曾提出“独立成长论”,把独立归结为所有生物自然发展的内聚力量。当家长们采取包办的教育方式,看起来是为孩子营造舒适的环境,实际上却剥夺了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这个道理很简单。特别对男孩来说,他们的发育比较缓慢,学会爬行、站立和走路都比较晚,如果家长仅仅因为怕男孩摔跤,就一直不让他学走路,那么男孩可能就错过了学习的最佳时间,而永远失去健步如飞的机会;男孩的细微动作协调能力差,如果家长仅仅因为男孩叠被子的动作慢,就抢过来帮他叠,男孩就会把叠被子视为一项不能为的事;再或者说,男孩的语言能力相对女孩差,如果家长在男孩刚开始学说话时就急不可待地代言,男孩就会对说话产生畏惧心理。由此可见,父母的包办其实是多么残忍!
  孩子的生理的各项功能尚未健全,心智也没有成熟,当然无法独立生存,然而,独立却是孩子自然而然的走向,是成长的主要目标和必备条件。孩子如何才能走向独立,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除了尊重孩子内在的发展力量,父母的帮助(而不是代办)是重要的辅助力量。正如蒙台梭利女士所说:“Helpmetodobymyself”,意即“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做。”没有什么比父母的帮助更有效果,也没有什么比孩子本身更有力量。
  “你来决定这件事。”
  有一天,爸爸读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女人将偷来的男婴交给巫师,要求巫师在这个孩子身上施展法术,用最凶残的方法报复深深伤害了她的男人。
  不久,巫师告诉女人,他已经使用了最残酷的办法,请那个女人到指定的地方看一看。
  女人看罢,勃然大怒,因为孩子居然被当地最有钱的富翁收养了!
  面对女人的责问,巫师却说:“不要着急,等着瞧吧。”
  果然,许多年过后,就连这个女人也觉得过分了。原来,这个男孩在极其富有的环境中成长,并没有练就强壮的体魄和坚韧的意志,然而,收养他的家庭遭遇突然的变故而破产,男孩从锦衣玉食的环境里掉出来,根本没有面对挫折的能力,他软弱无能,生不如死,在徒然挣扎了一段时间后,终于绝望而疯狂地在铁路上卧轨自杀。
  正在爸爸掩卷沉思的时候,3岁的儿子过来告诉爸爸,他要一个人到外面去。爸爸本来要阻止,却想到这个故事,于是他放缓脚步,尾随孩子出门,决定观察孩子掌握了多少自己保护自己的本领。
  爸爸发现,儿子并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莽撞,他已经能够在确认安全之后穿越马路。从此以后,爸爸便开始了“独自旅行”教育,在儿子一年级的时候,就告诉他“有想去的地方都可以去,只是问路时,找穿警服的人最安全”,还鼓励儿子“回来时,要走与去时不同的路”。
  儿子经过这些教育,小学四年级就能自己买车票、订饭店,独自一人出去旅行了。
  不少父母这样抱怨自己的孩子:“大人一刻也不能离开,一离开这孩子就不做功课,就思想开小差了。”但同时也有一些父母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我的孩子一直很懂事,他学习从来不用我监督。”
  通过进一步分析比较我们就可以发现,前一种父母往往是对孩子“最不放心”的父母,他们在孩子小的时候陪着玩耍、穿衣、吃饭,大一些又接着陪读。在他们的过多干涉下,孩子渐渐形成了习惯,依赖性强,独自性差。后一种情况的父母往往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自主权,他们发现孩子的成长法则,洞悉他们的真正需要,而不是自作主张的判决,他们给予孩子“最少的指导、最大的耐性和最多的鼓励”,让孩子自动地产生尝试的喜悦,并坚信孩子能做到。——他们知道,孩子们会被这些话而激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