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家长

儿童资源网

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家长


  (1)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结果,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很多时候,家长只关注孩子学习的效果,比如作业完成了没有,考了多少分,很少考虑自己的谈话方式会不会让孩子难以接受,很少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很少关注孩子心理需要,时间长了,一部分孩子就会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而且,学习是一种过程,所以,对孩子学习的关注也应该是一种过程,包括关注孩子每天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困难等,家长直接关注孩子的学习结果,也可以说是在推卸教育责任。
  (1)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行为,会让孩子产生厌学心理。
  有的家长虽然关注的方式合适了,孩子也愿意接受家长在学习方面的引导了,但是家长忽视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尽管孩子的学习成绩很优秀,人格发展也会不平衡,孩子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最终也会导致厌学。
  3.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会导致孩子的能力发展不平衡。
  有的家长对孩子学习要求特别严格,然而对于孩子其他的事情不做要求,甚至是代孩子来做,有的家长连孩子正常的生活自理事情也包办了,所以,孩子的抗挫折能力非常低,自理能力非常弱,有的孩子也会出现情感冷漠,内向孤僻的特点,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往往容易出问题。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多方面,孩子的教育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如果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方面,必然会给孩子人格发展带来不平衡,影响孩子能力的全面发展,也等于给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布下了陷阱。
  12.父母最不该讲的三句话
  ☆“你滚吧!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家庭冲突爆发时,父母与子女双方都摆出唇枪舌剑,互不相让。有些父母利用孩子依赖性强的特点,动辄就用这句话来恐吓孩子,发泄心中的不满。不少任性要强的孩子,实在无法忍受父母的嘲讽被迫离家出走……
  其实,父母说出这句最后通牒式的话来,想逼迫孩子就范。可父母的本意并不是当真如此,只不过想以早些结束这场口舌之争罢了。
  但是孩子没法应对。他当然不想离家出走,可一旦就此低头,便会显出自己的软弱,难道就这样屈辱地留在家里?那还有什么自尊可言?干脆把心一横,走就走!结果“英雄”就这样产生了。
  因此在任何情况下,父母都不应该用类似的话来要挟子女,逼迫其改过。孩子有错,应该明确指出,即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也应该让他感受到父母的慈爱和深情的关切,从而产生自强、自信、向上的力量。否则,即使孩子一时屈服了,也于事无补。
  ☆“我没本事……”
  这句话是一些“混”得不好的父母的口头禅。他们在和孩子交谈时把自卑感表露无遗,可是,这样做无疑很不妥当。被自卑感“传染”的孩子,会认为“爸爸没本事,我又能怎样?”
  教育专家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孩子的自卑感是由父母诱发的。父母如果能坚定自信、乐观向上,那么,孩子对未来也是充满信心的。
  孩子的眼光常常会追逐社会现象,比如:我们看到社会上有些人有特权,而自己的父母没有;有些人神通广大,而自己的父母却安守本分,便会对父母提出许多疑问。这时,父母应该用辩证的观点去贬恶扬善,指引孩子踏上坚实的成才之路。
  ☆“爸爸好,还是妈妈好?”
  生活中,除了父母,孩子的姨妈、姑妈之类的亲戚最爱拿这话逗孩子了。可是专家表示:虽说是笑话,却也不能随便乱说。
  孩子不懂,如实回答了。招来一顿奚落,“我都给你买吃的了,还是你妈妈好?”孩子想想也是,她给我买吃的了,这是事实;妈妈好,这也是事实。怎么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