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家长
五、让家长失去威信的六种行为
1、溺爱——过分宠爱(自己的孩子)。家长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不仅导致孩子的依赖性,而且易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养成自私贪心的恶习。
2、忍让:家长对孩子宠爱有加,生怕孩子不顺心,对孩子无原则的让步,往往适得其反。
3、收买:对孩子取得的进步或成绩,家长给与表扬或奖尝是应该的,但若以金钱作奖励,其结果常常会刺激孩子滋生唯利是图的思想。
4、自夸:家长以自我夸耀来获得威信,这种威信往往不会长久,一旦孩子觉察到家长言过其实后,反而有损家长威信的建立。
5、压制:家长对孩子粗暴专制,只准孩子服服帖帖。这种威信,伤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使孩子缺少自尊,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6、说教:一些家长惯于抓住一点小错误就喋喋不休,长此以往,孩子容易产生厌烦或不满情绪。
六、如何使孩子更优秀
1、要求孩子艰苦朴素
有一位以勤俭著称的家长,他要求孩子艰苦朴素,不下饭馆,不吃零食,不穿名牌,不比吃穿。孩子的书包、塑料铅笔盒用了七、八年都不舍得换。小学中学12年,没吃过一次就在家门口的麦当劳,已成为其他同学和家长认为不可思议的事。这位家长认为学生就要当穷学生,既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又抵制不良风气,同时不分心,使孩子能全面发展,一举多得。“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2、必须让孩子明确:“学习是独立的脑力劳动”。
必须要求孩子对课内知识、作业的问题不依赖别人,有问题自己找书本、找词典、找笔记。逼孩子在课堂上高度集中精神听讲,逼他独立思索,逼他千方百计独立解决问题,相信他,也让他相信自己——我能。
3、生活上一定要让孩子逐渐独立
现在我们有些家长为了孩子学习好,几乎包办代替做了一切,关心得无微不至,结果是使孩子养成了懒惰的毛病。这种生活上的懒惰也会迁移到学习上。有相当数量的孩子一遇到难题就放弃,不愿意动脑筋。
4、严格要求
一个人做事的责任心就是这么培养起来的,小中见大,小事做得漂亮,大事才能做好。由此想到,如果我们想要孩子有个好成绩,就直奔主题,只盯着学习反而可能会离目标越来越远。学校和家庭、老师和家长只有共同关注,并且很好地解决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动力、态度、习惯、方法和毅力等一系列问题,最后才能看到好的学习成绩。
七、如何激励孩子
关于如何鼓励孩子的问题,我先讲一个故事。美国有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上初中刚开始学物理的时候,他的物理成绩很差,只考了8分。物理老师找他谈话,让他好好学物理。学生说我不喜欢就是学不好,老师特别聪明,他告诉这个学生,别的同学都是60分及格,你下次只要考到9分就算及格。学生一想我随便划个勾就能及格,很容易,于是就答应了,结果下次考试考了28分。虽然28分,老师还是没有理由在全班面前表扬他,因为还是不及格的分数。这个老师很聪明,她让全班同学把上次的考试成绩和这次的成绩做一个减法,上次考了90,这次还是90,一减就是0,上次95,这次93,一减就是﹣2,这样减到最后,就一个同学剩下了20分,就是这个同学。老师把所有同学两次考试的分数差写在黑板上,问了个问题:“哪个同学进步最大?”全班同学异口同声说某某,这是一个铁的事实,因为只有他一个人进步了20分。这种鼓励方式不但没有侮辱色彩,而且有很大激励色彩。这个学生一下就兴奋起来,他想无论我考到48、68、88都是全班进步最大的,我有无数进步的空间。老师做了件聪明的事情,孩子就觉得有广阔进步的空间,从此这个孩子就喜欢上了物理,并最终成为了全世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