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经典
好成绩当然是学校老师教出来的,但在应试教育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这些好成绩正越来越多地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5、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
优秀的父母在这方面大都做的较好,他们的良好沟通来源于三个步骤。第一是倾听,就是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第二是理解,站在孩子角度上想想孩子的做法是不是有道理,结果往往是有道理的。第三是建议,就是有道理的孩子并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父母这个时候应该给他建议。
每一个孩子都是伴随着问题成长的,每一个父母也都是这样的。不碰到问题的孩子是找不到的,不碰到问题的父母也是找不到的,关键是要像那些优秀的父母那样,能静下心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6、好成就都是“化”出来的
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品德,比品德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遗憾的是,现在重视品德教育的人越来越少,和父母谈品德教育有点不合时宜。至于说到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更是父母们不愿听的,因为这与当下的考试分数无关!其实这些真是一个人成长中最重要的。
意志、品德、胸襟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等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化”进孩子的血肉里的。因此孩子是站在父母肩膀上的,父母能走多远,孩子就能走多远,父母有多高,孩子就能有多高。
让孩子养成胸襟的最好办法除了父母要做好表率外,就是让孩子多读名著,多读伟人传记,让孩子从小学会用伟人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和自己。
十一、七类父母不利于孩子成长
1、过度保护型
有些父母总是过度保护孩子,因为他们总是认为孩子没有能力面对外部世界。然而他们不知道,以爱的名义过度保护孩子,这只会削弱孩子的自信心。成人后,在面临重大抉择时,孩子往往会花费比其他人多的时间和精力考虑。
2、过度赞誉型
对子女的优点过度赞誉是非常危险的。他们在父母的赞誉声中成长,使他们习惯了听溢美之词,也就愈发失去了上进心,使他们很难融入环境,也承受不了失败。
3、过度放纵型
有一些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过于朋友化,从不给孩子设定行为界限,这样的孩子成人后,对他人就具有攻击性。他们很难适应周围环境,他们没有规则的概念,所以也从来不守规则。
4、过度冷漠型
那些与孩子保持距离、很少沟通的父母认为,这样做可以让孩子更坚强。但是,他们的子女却感到自己不受重视,从而愈发缺乏自信,变得胆小。一些孩子为了弥补亲情上的缺失,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引起别人的注意,其行为往往过激。
5、过度情绪化型
这样的父母在处理与子女关系时完全从自己的兴趣和情绪出发。子女因此失去了安全感,变得异常焦虑,因为他们不知道该怎样做才能让父母高兴。
6、过度严厉型
他们给孩子制定了太多的规则,限制他们的一切行为,像要求成人一样要求他们。这样的孩子胆小,并且孤僻。他们到青春期后又过于自以为是,很难与父母沟通。成人后也不知道如何维护与配偶的关系。
7、过度批评型
如果在孩子的成长阶段父母总是指责他们的行为,把他们说的一无是处,那么孩子长大后,就会认为自己的确如父母所言,不知道如何面对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