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相处十大原则
2、言必行行必果原则。
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要求你必须谨言慎行,绝对不能无目的的许诺。语言是你和孩子相处时最重要的通道,要让这条路顺畅,必须严肃认真。
鲁迅先生说: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其实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成立。不能用很难听的语言辱骂孩子,诅咒孩子、恐吓孩子。通常这会出现在无知无识的俗妇恶男的身上。而我从小就见惯很多母亲在孩子面前没有威信时,往往会说:你不听话,让你爸爸回来揍你或者把你送给人家不要了等等,都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一定的伤害。
善意的欺骗则更多见。“你听话不哭,我就会给你买玩具。”类似这样的话在母子之间和父子之间司空见惯,然而,无论你是否履行了这样的诺言,对孩子都不好。履行了,那就会给孩子找到一个讨要玩具讨要华衣美食的捷径;如果你没有实现诺言,又会让孩子觉得你在欺骗他,以后也会变本加厉。
正确的方法是首先放任。哭是孩子的一种发泄手段,在一定范围内我们可以容忍。小雨小的时候,我曾经数次观察她的哭。一岁左右的小孩子,我们也许觉得她的心智根本不健全,其实那时我们自欺。小雨想要做什么却未达到目的,就会假装哭,弄出很大的动静,但却没有眼泪。她知道没有眼泪是骗不了大人的,于是拿小手盖住眼睛。但盖住眼睛之后,我们都不出声,她自然就无法弄清楚大人的意向。于是偷偷的移开手指,打量我们。看我们无动于衷,这才会真的伤心,眼泪才会流出来。
到了这时候,如果我们还是不理她,她就要痛快的哭一顿了。只要嗓子没问题,我们还是让她继续哭,等发泄的差不多了,再去问她为什么哭,要求她说出理由来。我们也许会选择对口相声,去剖析她哭的原因,结果我们这里说得热闹,小雨慢慢的就开始听,听我们说中了她的心事,就会把脸埋在枕头里,而哭声,也就没了。
语言的交流确实很重要,你的行为一惯性也很重要。因为嗓子不好,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支气管炎,所以小雨从小就被拒绝吃糖和冰淇凌。虽然她也很馋,但在爸爸妈妈共同筑起的意志面前却只能无奈的放弃自己的想法。
她如果在某处吃过糖果之类的甜点,也会如实向父母汇报。家里的糖果、果冻、甜点也有很多,都散乱的放在冰箱里、她的小桌上,但她只要吃,一定先征得爸爸妈妈的同意。真的坚持下来了,反倒吃得很少了。小雨那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不能不说是和吃糖少有很大关系。
出门看到别人的玩具,或者在商店内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也会不想离开,很希望买回家来。我对于给她买书、买玩具绝对不会吝啬钱。不过,那要按照我的计划来。三岁的小孩,看中了滑板车。我就告诫她,你还太小,玩这个会伤害自己,等你四岁生日时,我一定送给你这件礼物。
因为忙,她四岁生日前,一直没有机会去买,直到生日那一天,适逢星期日,我们带她到商店,把这件礼物买回来。事实上,她一直记着并且盼着这一天到来。真的到来了,我们就实践了诺言,把这件礼物送给了她。
不轻易许诺,除非你相信你一定能够办到。这是和孩子在交流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不能因为她是孩子就可以放松。如果你做不到,她会认为你在欺骗她
3、鼓励交流原则。
鼓励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同样的问题,我们习惯用批评。但是批评真的能起到作用吗?一位孩子回到家,把95分的卷子给家长看,满拟能得到家长的表扬,然而,家长第一时间问的话却是:“那5分怎么丢的?拿卷子来我看看。”看过之后开始批评他粗心,对于给他赢得95分试题和卷面根本不闻不问,这对于孩子绝对是个很大的打击。
鼓励则正好相反。拿到卷子,就很高兴的问孩子:“考了这么高?我看看你都做对了哪些?”然后开始评判卷子的优点和进步,最后检查错题,顺便告诉他以后注意,不要太粗心就能得满分。孩子的心情又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