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相处十大原则
人类天性待自己宽,对别人严,对待儿女更是如此。其实,孩子是在鼓励中成长的,至少,是在父母鼓励赞许而不是怀疑阴沉的目光中成长的。
小雨从爬到走,只用了不足一个月的时间。我们从未弄根带子束在她的腰间,牵着她走路,而是让她自己慢慢扶墙走,慢慢自己迈步,然后突然有一天,她就能跟在你的身后,牵着你的手走路了。
小雨摔倒了,也许是真的摔疼了,因为她开始哇哇大哭。小雨的奶奶就要走上前去把她扶起来,但小雨在看自己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却没有一丝疼惜甚至焦急的样子。他们都在微笑着,喊着她的名字,让她自己站起来。而她自己在经历了前几次之后,发现除了靠自己没人会来帮忙,也就不再赖在地上,而是很快的站起来,即使想哭,也要站起来哭。
每当孩子做了一件不错的事,我们都会鼓励。从自己吃饭、穿衣、整理自己的东西,到玩积木、背诵幼儿园学习的歌曲或者文章、用算盘做对了一道数学题,再到对人的礼貌、把自己的东西送给哥哥或者姐姐玩,都会得到爸爸妈妈的赞扬。而每赞扬一次,孩子都会很高兴,下次会做的更好。
相信孩子的能力,鼓励她去勇敢的面对很多的事情。如何求人,如何让人帮助自己做事情,如何和别人打交道,如何正确的讨回自己的东西,都需要家长的鼓励。
鼓励不等于姑息她的错误,我会在下面的原则中阐述对待错误的态度。但是鼓励、赞扬和交流,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是全权代替她处理,解决困难,而是让她自己去解决。
讲理的结果,是孩子也特别懂事明理,不强词夺理,不胡搅蛮缠,也不会无理取闹。小雨看中了一种食品,但我们不想给她买,她就赖在地上不起来。我当时脸色不好看,但还是给她买了,等出了超市回到家,我非常严厉的告诫她:绝对不允许下一次!这次不是因为她要哭要闹才给她买,而是我要借此表明自己的态度。
小雨当时就说自己以后不会再这样了。然而孩子的天性决定了她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还是会如此,这时,我就告诉她:你上次怎么说的?不能通过哭闹来解决问题,要好好跟爸爸妈妈商量,陈述你自己要得到这件东西的理由。只要合理,一样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对于哭和闹,却永远都不会达到自己的目的了!
少批评,多鼓励,孩子会越来越好;多批评,少鼓励,孩子会走到逆反的道路上去。为人父母者可以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实践这一论断。
4、知错必改原则。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又说:知错即改,善莫大焉。这两句话阐述真够全面。首先说是人就要犯错误,其实就算圣贤也一样要犯错误。毛泽东主席都要犯错误,何况我们?关键是你对待错误的态度。
伟人和我们的区别是他不会犯同样的错误,而我们会“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就这么点区别,人家是伟人,我们是草民。所以对待错误的态度很关键。
对待错误的态度无非三种:一种是“闻过则喜”,这和圣人也差不多了;第二种是漠然置之,这是一种比较奇怪的心态;第三种就是奋起反对,甚而至于大光其火,由此交恶,也很多见。
而我们对待孩子,必须坚持知错必改,也允许重犯但要尽量减少重犯。孩子的随意性比极大,所以对于一些小的问题,不必太认真的去上纲上线。
犯了错误就要改,但前提是她必须承认错误。如果她自己不认为这是错误,或者她根本不知道这是错误,作为父母,立即气势汹汹的劈头盖脸来一通,实在大可不必。最好的办法是告诉她这样做并不好,然后指出后果和危害。如果她再犯,语气就要严厉一些,并且强调自己以前曾经给他讲过,也要提到她当时认错的情况。
如果还会犯,那就要通过相对强硬一些的手段,逼其认错。小雨喜欢摆弄我车上的天线,我告诉她天线不能玩,她也记住了,但坐在车上还是忍不住要摆弄,我就火了,问她:爸爸是否给你讲过?她回答讲过,那么为什么还要做?她说喜欢。我说你喜欢的东西多了,能不讲道理的一个喜欢就行吗?然后我让她对着我承认错误,她低着头,一声不吭。我不依不饶,最终她看着我说了声“爸爸,我错了”,才算了事。可她的眼泪都快要流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