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招教养出快乐的小孩
也有孩子用控制母亲的方式来表达恋母情结。为了让母亲变成自己需要的样子,做一些非理性的行为,用各种办法纠缠母亲。母亲不愿意满足他的需求时,就仇视母亲。也会有这样的情况,母亲过度依恋孩子,强化和鼓励孩子与母亲保持密不可分的关系,无意识地控制、压抑、挫败孩子自立的能力,让孩子离开母亲就不行。这样的孩子成年以后,甚至结婚生子后还会需要妈妈参与自己的生活。这种情况的恋母不是纯粹心理学的恋母,而是混杂着对母亲的依赖和服从,内心可能有冲突与痛苦。
在上面的案例里,儿子与母亲间的亲情更像姐弟间的感情,是一种彼此依恋。依恋是典型的恋母方式,是孩子与母亲的习惯性关系,这种关系并不妨碍孩子的社会生活。所以我并不认为这个家庭存在恋母情结的状况。而且这个问题是妈妈听广播后提出来的,就更有可能是她对广播信息的误解。
15.孤独是金
陷入困境的男孩
我从小就生活在单亲家庭,心灵孤单、寂寞,很少有人爱我,我总是在心灵最深处抱怨为什么会来到这个世界上。伤心的时候,总会躲到角落里哭,从来不愿意让别人看到。
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家庭服务员的角色,爸爸身体非常不好,年老体衰,家务都是我做。爸爸又找不到好的工作,我们家的经济越来越拮据,总是面临雪上加霜的窘迫。在懂得了这样的处境之后,我拼命地学习,但忧愁总是缠绕着我,学习也总不好,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一样烦恼。在家里,当我向父亲要钱的时候,父亲总是唠叨我这不好,那不好,说我乱买东西,骂我骂得翻天覆地,还说我是无用的人,我的心就像插下了一根铁棒,感觉非常沮丧。我经常会怨恨父亲,因为他给我留下了很消极的影响,可我还是深深地爱着他,总是为他着想,但这种感情从来都是隐蔽的。在初中遇到学习的挫折,我总是想要默默的去奋斗,但成绩一直在下降。我并不害怕别人不重视我,我害怕的是会对不起父亲。
我该怎么办呢?在学校里我不喜欢跟同学交往,有时候能够开朗起来,但有时候又非常压抑,我是不是有毛病呢?我在伤心的时候没有人关心我,我恨透了自己这样的生活绝境,我不知道在这样的现状当中,是能够交朋友呢,还是能够把学习成绩提上去?
对这个男孩而言,很多困难要看我们怎么对待,如果把它看成挑战、锻炼、经验,就能够培养生活的能力,面临的困境也就不是困境。也可以把困难看成很大的障碍,比如爸爸的身体不好,挣不了更多的钱,生活境遇不好,就会让自己失去自信与自尊,万般烦恼、焦虑。
解决困境关键在于态度,认为问题是什么,它就会为我们显现什么。事实上,很少有小时候非常顺利的成功人士,他们回忆早年时,都会对曾经经历的苦痛困难表示感谢。没有那段让人困窘的日子,也不会学到坚强和坚韧,那是不良境遇送给人的很好的心理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看看那些知名的科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他们年轻时往往都经历过痛苦,没有父爱、饥饿、流离失所、亲人分隔等。痛苦常常使人觉醒,给人以力量,也让人知道奋斗。因为人的欲求有一种张力,当欲求被满足时,人往往比较松弛,没有进取心。这就是为什么富裕的家庭不要全方位满足孩子的物欲,而要让孩子处在欲求不满中,促使他为自己奋斗的原因。欲求不满的孩子会思考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未来要成为什么人。如果从小生活顺利,就很少会思考这些有意义的问题,这种思考正是对成长的激励。
这个孩子正处在困境中,但没有看到困难中蕴含的积极意义。如果只被困难的消极意义控制,孩子就会因此自暴自弃,放任自流,比如不好好学习,放弃责任,想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还以为那才是摆脱困难和痛苦的方法。如果孩子知难而进,越是环境艰苦,越管理好自己,过更有效率的生活,那么他将能够利用困境激励自己,一步一步实现人生的目标。关键要看孩子自己如何对困境的意义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