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招教养出快乐的小孩
上面案例里的女孩很小就离开了父亲,没有与父亲的亲密感,在孩子心中父亲只是个象征,也许更像是个玩具。和蔼地、自然地告诉孩子父母离婚的事,不会给孩子形成太大的心理伤害,当然孩子可能有些缺失感,每个孩子都希望拥有更多的东西。在告知孩子离婚事实的同时,要给孩子适当的保证,说自己非常地爱她,不会离开她,一定会照料好她等等。讲故事、做游戏,通过隐喻的方式来让孩子易于接受父母分离是心理学常用的方法。
孩子五岁以后才离婚的家庭,是否告诉孩子要复杂一些,因为孩子的内心已经有父亲的存在。这时候不要着急,让孩子慢慢接受父亲不再回家的事实,给孩子内心的缓冲时间。开始的时候可以给予一些模糊信息,不要一下切断孩子内心的期待。用孩子不能理解的话直白地告知,常常会带有母亲的情绪,可能孩子并没有明白发生了什么,却因母亲的情绪感觉害怕,从此不敢提到父亲。这个时候孩子需要对父亲的幻想,鼓励孩子维持正面的、良好的父亲形象很重要,因为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发展需要父亲的形象。尤其不要让孩子觉得父亲是被母亲赶出家门的,否则可能给孩子埋下母亲怨恨父亲的种子。由于父亲的缺席,孩子很可能表现得更依恋母亲,行为会更乖一些,更听话和懂事一些,这是假象,不要沾沾自喜。孩子害怕再失去母亲,不得不过多的讨好母亲,放弃了自己年龄应该有的兴趣和个性发展。很多母亲希望对孩子更好来补偿孩子,却使孩子更多地失去自我空间,结果更糟。离婚的父亲要保持与五岁至九岁孩子的密切接触,让孩子感觉他实际上并没有失去什么,只是父母不再生活在一起而已。
十岁以上的孩子想隐瞒是隐瞒不了的,孩子比谁都精。事实上这个时期的孩子对父母的离婚会有自己的成见,会偏向一边而把愤怒投向另一边,主动地卷入父母的离婚之中。父母最好彼此补台,不要让孩子觉得是因为他才离婚的,不要让孩子产生抑郁、自卑、敌意、逆反等情绪。心理医生不太认同美丽的谎言,谎言对五岁的孩子也许有效,对十岁以上的孩子就会适得其反,孩子会觉得被欺骗。坦诚的告知是可取的,不过母亲不能流露悲伤情绪或对前夫的愤怒,这样的告知会给孩子内心带来阴影。母亲要先修补好自己的创伤,等自己可以平静的接受离婚时,再告诉孩子会更安全一些。
李子勋支招:如何把离婚告诉孩子
一、坦诚平和的态度,重要的不是说什么,而是用什么情绪在说。
二、不彼此抱怨,让孩子感觉离婚后的父母更开心幸福,自己也更被关心。事实上这点很难做到,中国主流文化对离婚仍然是否定的。所以,这点上不要说得过火,要用行动让孩子感觉到。
三、不要让孩子卷入离婚事件,比如说离婚是因为他太淘气,或父亲觉得母亲没有教好他,等等,这样的话会给孩子内心留下永久的伤痛,甚至无法再信任亲人。
另外,如果母亲还年轻,努力寻找合适的对象再婚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孩子很小的时候比较容易接纳新来者,七八岁以后就困难一些,十二岁以后基本不情愿融入新结合的家庭。让一个青春期后的孩子接受继父或继母是件很费脑筋的事。母亲应该争取在孩子五岁前把自己嫁出去,这样更能重获一个温馨家庭,孩子接受起来要容易许多。我想提醒单身母亲:孩子不是你生活的全部,只是你爱与职责的一部分,你的职责还有很多。你首先要继续完成自己,善待自己,不要放弃追求幸福的机会,越是这样孩子的心理发展越好,因为母亲对生活的态度就是孩子成年后对生活的态度。
2.靠爱心包容
爱听表扬的儿子
星期天,我带着两岁的儿子去玩滑梯。只有我们两个人的时候,他玩得好好的。后来,有一位奶奶从这里经过,他就坐在滑梯的最高处不动了,扭过头去看着她。当老奶奶也注意到他的时候,他立刻“噌——”地一下就滑下来了,老奶奶就表扬他:“这小家伙真棒呀!”他特别高兴,冲着老奶奶呵呵地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