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全的育儿99条锦囊
遗憾的是,以上所说的方法只适用于一个月左右的婴儿。因为一个月之后,从外界接受到的刺激会不断增加,例如亲肤、说话等现实的刺激逐渐进入大脑,而胎儿时期留下的记忆就逐渐地消失了。
宝宝为什么哭?
面对宝宝哭个不停,爸妈常没了耐性,甚至拿出“数到三,就给我停止”的法宝。到底宝宝为什么哭?可不可以温柔以对?且看:
1.因身体不舒服而哭
新生儿的哭,是他在“说话”,表明“我需要被照顾”。不过,当他用哭来招引爸妈对他的照顾后,只要让他的不舒服感消失,比如喂饱他、帮他脱去一件衣服等,他就乖乖不再哭了。
有时候,小baby身体上的不舒服,任凭他“说”个不听,爸爸妈妈左检查右检查,就是不能明了,在这种情况下,实在不能怪他上个“磨娘的孩子”。
2.因心理的需要而哭
宝宝慢慢长大后,除了身体的发展外,心理也快速成长,哭的原因会越来越复杂。
他会因为想要爸爸妈妈跟他玩、想要抱、突然看到奇怪又有声音等原因而哭,也回因为爸爸***离开而哭。
更大以后,他会因为想拿的东西拿不到,玩具不见了,或坏了、想自己拿汤匙、吃东西爸爸妈妈不给,或忽然看到一个陌生人而哭。
当然,他很小的时候,就会因为爸爸妈妈骂他处罚他而哭。
3.请容许孩子哭
哭,是孩子最现学会的一种沟通方式,借此来表达他的需求。当然,随着孩子年龄的成长,爸爸妈妈可以教导他,通过语言或其他方式表明需求。但是,孩子跟大人一样,有挫折、伤心、妒忌等负面的情绪,会有哭一下的需要;而孩子也跟大人一样,需要的是好的抒解或调试的方式,而不是旁人的喝止:“不许哭!”所以,陪伴孩子成长的大人,当孩子哭的时候,请给予温暖的接纳与关怀,帮助他找出原由,再跟他一起找出解决的方法,从小给孩子良好的情绪教育
宝宝走路太晚了吗
看见隔壁家同年龄孩子已经开始走路了,而自己家这个,却怎样也迈不开一步,真是急死人了。作者以多年门诊经验,提供父母孩子为何晚走路的原因,解决了这些因素,也许孩子马上就可以稳健的踏出第一步呢!
宝宝放开手自己走的第一步,无疑的是最重要的发展里程碑之一,也是大部分的父母们最兴奋期待而永难忘记的场景。但是,在等待这一刻来临前,期待中满怀焦虑之情,亦是颇为煎熬的,尤其当周遭朋友们的孩子在较早年龄时便会走路时,更令有些父母不易释怀。以下我们提出几个重要原则与观念,也教导父母如何协助宝宝走路。
宝宝有自己的时间表
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表现都不相同,每一位都有各自的独特表现,独自走路当然也不例外。当这一天到来时,与宝宝的智能、体位大小以及父母的亲职能力都没有关系。孩子们不会「故意」晚学会走路,而父母亲也不能改变成加速宝宝学走路的速度。因此,我们首先提醒的是,不必过于心急,但是要保持密切注意,看宝宝是否有合宜的独自行走反应表现。
大部分宝宝在12~14月大时学会走路
根据过去的婴儿发展研究文献,以及粗动作发展专书"MotorAssessmentoftheDevelopinginfant",绝大多数学者专家都同意,约50%宝宝在11.5个月可以放手走,而90%可以在14个月大独自行走,而100%都可以在18个月大自行走路。
当然在这长达半年之久的期间当中,孩子们的表现差异甚大,有的在前一天还是「爬虫类」,隔一天就变成「北京猿人」;有的则虽然早就想放手一搏,但常走一下就跌倒;有的便十分享受已会走的自由与乐趣,老是要大人带他出去走动。
父母们要牢牢记得,这一范围并非金科玉律,因为每一位宝宝仍有其独特发展时程表,只是仍然有一个被普遍认可的范围罢了!只要没有不当的外因阻碍宝宝独自行走,便不必过份担心;但若已过18个月大,而无法独自走路,也应尽速和专家医师们谘商,确认有无疾病存在,或者有阻碍因素需予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