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全的育儿99条锦囊

儿童资源网

超全的育儿99条锦囊


  在商场里,大家是不是见过撒泼的孩子?孩子看上一件东西,家长不给买就哭、就闹,结果不是家长乖乖地掏钱,就是硬拉扯着孩子走,孩子嘴撅得老高,满脸不高兴。在座的各位家长们,你们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经历?有过的举一下手?(应该是很普遍)有成功说服孩子的吗?即没有给孩子买,又能让孩子高高兴兴地离开的?有请举手。(请他说说他的方法)
  下面说说我们家发生过的事,大概两年前,当时我儿子10岁多了,那时候我觉得他在对钱的认识和使用上和其他的孩子有些不同。比如有一次我们带他到北国商城六楼去玩电子游戏(他最爱玩电子游戏了),他拿着几个兑换好的钢币在游戏厅里转过来转过去看那个游戏最精彩,半天舍不得把钢币投进去。刚刚玩了5元钱,他就说:“爸爸,不玩了,走吧。”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知道在这里所有的支出,花的都是他“自己”的钱,不用我说话,他自己都有点心疼了。
  逛商场,我儿子也不会在玩具柜台处赖着不走。2002年夏天的一天他告诉我说,新世隆超市卖的足球18元一个,问我能不能给他买一个,我也觉得便宜,就说可以。结果到了那里后发现最便宜的足球也30多元,他肯定是看错了价格了。30多元就不便宜了。既然来了,孩子又想要,我就说可以买,但我只出18元,超出的部分用他“自己”的钱补上,因为来之前我们是冲着18元的足球来的,不用我说什么,我儿子也觉得卖得太贵,决定不要了。
  我两次提到了“他”的钱,孩子哪里来的钱呢?我们的孩子有钱,钱还不少呢,现在他自己的钱有2400多元了。对钱的管理,我们是下放权力,把“钱”真正给孩子,除了生活学习必需品由父母负责外,游戏、玩具、零食等支出,买什么?买多少?什么时候买?完全由孩子自己决定,花的也是“孩子自己的钱”。我们只是提出建议供他参考,但决不替他作决定。这样他才能真正对自己的钱负责任。他“自己的钱”是从哪儿来的呢?
  在他五岁半的时候,我们觉得有必要让他知道钱的概念了,当时我们希望他真正了解钱的含意,知道钱应该如何挣?如何花?当时我们告诉孩子:“你现在是5周岁,每天我们给你5角钱,你可以用它来买你喜欢的东西,如果当天不花,可以存起来,等钱多了买更好的东西。过年时爷爷、奶奶、亲戚朋友给的压岁钱也归你。以后你6岁了,每天6角,7岁7角,10岁每天1元,再以后始终是一天一元,不再增加了。”儿子问:“为什么不加了呢?”我们说:“那时候你已经长大了,可以通过干活挣钱。”儿子同意了这个建议,我们给他准备了一个帐本,记录他每一笔支出,一个月和他一起认真结清帐目。这里我得强调一下,这个办法实际上给孩子的钱只不过是帐本上的一个数目,而不是真正的现金,现金对孩子的诱惑力太大,几乎没有几个孩子能抵制得住诱惑,计在帐本上的钱,他要取出来的时候,家长还可以问一问干什么用,如果不合理还有劝说的机会,比让他拿现金好得多。
  几年过去了,在我第一次发表这篇文章时,我儿子的钱有1200多元了,现在是2400多元。有一天他说:“如果我一下子把钱全取出来,我就是我们班的富翁了。”要让孩子珍惜他的钱,就必需始终坚持一点——“账上的钱就是他的,我们可以劝说,但决不强迫,绝不阻挠,他有权力完全自由支配,也就是说他可以在任何时间支取限额之内的任何数目,只要不是去干违法、或者违背道德或者身体健康的事,我们就会立即给他。”我们是这样想的,他也完全相信这一点,结果你们猜是什么?对他帐户上的每一分钱倍加珍惜。他几乎成了一个小守财奴。我们和孩子之间成功地建立起来的是一个信用制度,他非常富有,但同时手头上没有多少现金。